周作人知难,行亦不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作人知难,行亦不易   当年,孙中山倡导“知难行易”,意为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想到了就能做到。后来,学者胡适对此颇不认同,就写了一篇《知难,行亦不易》的文章商榷。文中很巧妙地用孙中山曾干过的“医生”行当来说明“知固是难,行也不易”――“医学是最难的事,人命所关,故西洋的医科大学毕业年限比别科都长二年以上。但读了许多生理学,解剖学,化学,微菌学,药学……还算不得医生。医学一面是学,一面又是术,一面是知,一面又是行。一切书本的学问都要能用在临床的经验上;只有从临床的经验上得来的学问与技术方才算是真正的知识。一个医生的造成,全靠知行的合一,即行即知,即知即行,越行越知,越知越行的工巧精妙。熟读了六七年的书,拿着羊皮纸的文凭,而不能诊断,不能施手术,不能疗治,才知道知固然难,行也大不易也!”   对于很多学富五车的大学者而言,的确是“知难,行亦不易”的,甚至是“知易行难”。譬如,大作家周作人就是例子。   在周作人欣赏的古书中,有一部可以说是他烂熟于心且欣赏不已的――北朝时北齐人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关于此书,周作人在许多文章中都赞不绝口,例如在《夜读抄》一书中,有一篇专门提及《颜氏家训》,周作人的评价是“南北朝人的有些著作我颇喜欢。这所说的不是一篇篇的文章,原来只是史或子书……其中特别又是《颜氏家训》最为我所珍重,因为这在文章以外还有作者的思想与态度都很可佩服。”可谓尊崇。照说,对这本书的教诲,他应当不仅烂熟,而且是愿意奉行。然而实际上如何呢?不妨就周作人与大哥鲁迅分手一事看个究竟。   在周作人一生的经历中,除了抗战时期经不起考验,附逆落水外,最大的事件就该是他跟自己哥哥鲁迅的决裂了。   在鲁迅三兄弟中,老大鲁迅和二弟周作人的关系应是更为亲近的。这不仅因为年纪相仿,阅历相近,更因为周作人的成长是经兄长鲁迅一路引导的。鲁迅到南京上学、日本留学,都把弟弟接到身边,在生活和学业上多有指导;而周作人去北大任教,也得益于鲁迅向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推荐。   然而,就是这么一对思想感情接近的好兄弟,在1923年却走上分裂绝交的道路:这年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写信道:“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的,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从此,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彻底决裂,“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永不相见”。   对于鲁迅和周作人决裂一事,因当事人双方都对其原因绝口不提,因而引起过各种猜测。有的说是鲁迅偷看羽太信子洗澡被发现了,造成二人的失和;有人说是鲁迅趁周作人不在,调戏弟媳,遭拒后兄弟失和;也有人说周氏兄弟因为文化上的观点不同,再加上羽太信子的从中挑拨;更有人以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来套鲁迅,说他本来对羽太信子就垂涎已久,被拒后恼羞成怒,与周作人夫妇打了一架后离开了八道湾。答案稀奇古怪,然而其中多为道听途说。不过,研究者倒有一点看法一致――鲁迅与周作人的断交,不是出于政治立场和为人原则不同之类的大问题,而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却又纠缠不清的家庭矛盾所致,其始作俑者也的确与周作人的日本夫人脱不了干系。   鲁迅的好友、与周作人在日本有同住情谊的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说:“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台里性的。她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作人则心地胡涂,轻信妇人之言,不加体察。我虽竭力解释开导,竟无效果,致鲁迅不得已移居外客厅而他总不觉悟。鲁迅遣工役传言来谈,他又不出来;于是鲁迅又搬出而至砖塔胡同。从此两人不和,成为参商,一变从前‘兄弟怡怡’的情态。”曾经是周氏兄弟学生的俞芳也回忆说,朱安夫人曾“很气愤地”向人说过:“她(信子)大声告诫她的孩子们,不要亲近我们,不要去找这两个‘孤老头’,不要吃他们的东西,让这两个‘孤老头’冷清死。”   羽太信子在二周决裂一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此鲁迅、周作人虽声明“不说”,但暗示却是有的。1924年9月,鲁迅辑成《俟堂专文杂集》,署名“宴之敖”;1927年4月,在所作《铸剑》中,又用“宴之敖”命名复仇者“黑的人”。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对这笔名有过一个解释: “宴”从门(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也就是说“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逐出的”。这个日本女人自然就是羽太信子。对于这一点,周作人在晚年时也有承认。1964年10月17日,周作人在写给香港友人鲍耀明的信中曾明确表示:1964年香港友联出版公司出版的赵聪的《五四文坛点滴》,“大体可以说是公平翔实,甚是难得。关于我与鲁迅的问题,亦去事实不远,因为我当初写字条给他,原是只请他不再进我们的院子里就是了”。同年11月16日,他在给鲍耀明的信里又说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