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整村推进模式加快贫困山区脱贫对策.docVIP

依托整村推进模式加快贫困山区脱贫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依托整村推进模式加快贫困山区脱贫对策

依托“整村推进”模式加快贫困山区脱贫的对策 摘要:以“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实施在河北省顺平县李思庄村进行实地调查,依托“整村推进”扶贫模式,提出了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项目引资新思维、坚持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当地由“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的主导产业等对策建议。关键词:“整村推进”模式;贫困山区;脱贫;顺平县李思庄村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3-5528-04Countermeasur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 Based on the Model of Whole Village Advancement——Taking Lisizhuang Village of Shunping County as an ExampleYANG Zhong-na1,TANG Ji-jun2,YU Xiao-ling1(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arim University, Alar 843300, Xinjiang, China;2. Department of Trace Detection Technology, China Criminal Police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54, China)Abstract: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in Lisizhuang village where the model of whole village advancement was carried out in poverty allevi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ere proposed such as constructing rural infrastructure, using new thoughts in introducing projects, diversifying financing channels, carrying out market-oriented policy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 and supporting local pillar industries.Key words: model of whole village advancement; poor mountainous area; poverty alleviation; Lisizhuang village of Shunping county2008年5月,国家明确指出“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1]。政府主导下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是中国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为适应新形势而普遍推行的扶贫工作新模式,并在全国各地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掌握目前“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现状,本研究以河北省顺平县李思庄村为例,进行了地毯式调查。1 李思庄村基本情况李思庄村位于河北省顺平县西北15 km处,三面环山,村庄坐落在太行山山脉的山坳中,是典型的偏远贫困山村。全村430户,1 600人,耕地面积100.00 hm2,人均耕地面积0.06 hm2,旱地约占60%,其中宜林荒山面积166.67 hm2(表1)。该村农业生产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主要种类有黄瓜、豆角,目前种植面积达66.67 hm2,蔬菜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66.67%。山区耕地远比平原分散得多,且交通不便,这样更加大了长距离的往返时间和运输难度,增加了资金投入和农田基本建设难度,致使山区的单位面积纯收益通常低于平原地区。由于太行山区自然条件差,干旱少雨,地下水处于断裂带,地下汇水区域非常小,故而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困扰着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该村共有劳动力88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30人,外出务工人员占总劳动力的14.78%,而80.69%的劳动力以种菜为生,说明该山村仍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劳动力中还有占2.28%的两后生,这部分人群属于劳动力中的特殊群体,相对于其他劳动力来说,两后生的科技文化素质较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各分工情况如图1。2 贫困现状2.1 贫困人口调查该村贫困人口1 091人,有297户完成了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村内低保户44户,享受低保人员44人。由表2可以看出,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总户数的69.07%,而贫困人口占该村总人口数的68.19%,说明目前该村的贫困人口数所占比例仍然很大。2.2 收入水平2007年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