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商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商榷

关于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商榷   汉代辞赋名家司马相如的故里何在?因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的明白记载,再有班固《汉书》、常璩《华阳国志》辅翼其说,后世或有异议,而多以为不争。近年来,这个问题有了深广的探究,并成为司马相如生平研究的热点。其炽热度足以从2007年10月在四川蓬安县举行的“纪念相如县建县一千五百周年暨国际相如文化研讨会”感受到。蓬安县,南朝萧梁相如县,至明、清称蓬州,民国初年改州为县,是为蓬安县。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八十六《剑南东道?果州》说:“梁天监六年置相如县,兼立梓潼郡于此。”如是观之,相如县的存在已近九百年。在这次盛会上,“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成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一个特耀眼的考史结论,据称在2004年举行的“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讨会”上已基本达成共识。司马相如故里果真在蓬安吗?在我看来,还待进一步的商榷。   我们且从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析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置相如县说起。   南北朝时期的南梁(502―557年)是梁武帝萧衍乘南齐内乱,率军入主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称帝建国的,又称萧梁。萧梁统治下的巴蜀一直动荡难安,州、郡、县的变革纷繁,梁初曾被北魏占有四年(505―508年),后来又被西魏占有过,郡、县分建,得名之由五花八门。至于相如县的得名之由,顾名思义是以司马相如的大名命名的;后人不满足于此,难免有歧见。如果把问题放在“相如文化”现象这个层面上看,就容易明白真相了。   就说以文人名县吧。梁武帝以相如名县,盖吾国历史上一大惊世之举,就其历史文化意义而言,可谓典型的“相如文化”现象。其走向挺有意思。先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关注相如籍贯者有之,总是不见相如故里就在相如县的文献记载,难以立异。但是“相如文化”的多样性总是有的。典型的例子是,后人从北周的地理书《周地图记》里见到了司马相如“故宅”在蓬州的痕迹。明末曹学?绲摹妒裰忻?胜记?顺庆府二?蓬州》说:“旧县以相如名,嘉陵江绕之。《周地图记》云‘司马相如故宅在县南二里。本地有相如坪,相传云相如别业在此,西滨汉水,丛薄郁然,其基亦名琴台,高六尺,周四十四步。’”《周地图记》、《隋书?经籍志》中有著录。其实,所谓“别业”,后人也是可以称为“故宅”的。司马相如的“故宅”究竟为何时所建?并未引起应有的注意。北周以来,渐渐有了因相如故宅名县之说,如后晋官修史书《旧唐书?地理志》云:“相如,汉安汉县地,梁置梓潼郡。周省郡,立相如县,以县城南二十里有相如故宅二。”北宋欧阳?搿队叩毓慵恰肪砣?十一《梓州路》称:“相如县,汉安汉县地。梁置梓潼郡。西魏废郡置相如县。县南二十里有司马相如故宅,因以名焉。”虽然其中说法不一,但都说到以相如故宅名县的。地无分南北,都是跟追慕“辞宗”司马相如有直接关系,自然也是一种“相如文化”现象了。到了明、清,便有了径直以司马相如故里得名一说。曹学?缭谒?的《蜀中广记》卷五十四《蜀郡县古今通释?蓬州》中就曾断言:“相如县,长卿桑梓也。”按,司马相如字长卿。桑梓者,故里也,出生地也。众所周知,故宅犹言旧居,未必就是出生地,未必就在故里、桑梓地面。但又不可忽视的是,从“相如文化”在蓬州的历史走向看,毕竟出现了相如故里明明白白在蓬州的新说了。   这一新说的出现是与当地官绅历来的推动分不开的。从文献上看,唐太宗时候,相如县令陈子良的《祭司马长卿文》(《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四,已极成功地将祭祀文化嫁接到“相如文化”上并与民俗文化接轨了。因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祭文便有了“含章挺生,慕蔺斯在”、“厥迹犹存”以及仰慕、追思的诸多感动乡邑士民的话语,以父母官的名义轻易地就把司马相如列入当地“乡贤”。这恐怕与科举的需求有关。到了明朗,祭祀之风愈炽。明代正德《蓬州志?学校》载,蓬州学正徐奉的《景贤堂记》称,当地人士认为以西汉文豪司马相如之名名县已久,祭祀已久,而“士人慕之已非一世”,宜以“乡贤”入祀景贤堂,让后人景慕与崇奉。其结果,列为入祀“乡贤”之首位。曹学?缬Ω檬强吹焦?正德《蓬州志》的,难怪要成人之美,断言相如故里就在蓬州了。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相如文化”在蓬州的历史走向,固然有它的合理性和积极的社会作用,如促进该地文化教育的发展,增进人们对乡土的热爱与自豪。不过,若要放在考史层面上说司马相如的故里就在蓬州,至少还为时尚早。道理很简单:至今还未见论者有何过得硬的论据,哪怕是萧梁时已见相如故宅云云。有名的,譬如清人王培荀在他的《听雨楼随笔》中写道:“人皆以相如为成都人,实今之蓬州人,后迁成都,又居临邛,二处皆有琴台。蓬州,隋之相如县,以相如所居之地而名。”此中说法能支撑曹氏所称相如故里在蓬州吗?况且,他所见的至多也是北周以来的地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