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智慧几点思考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智慧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试图从语文课堂教学这个情境出发,通过语文课堂“求真”、“寓情”、“尚美”的教育智慧的渗透,来探讨语文课中教育智慧所应具有的善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智慧 语文课堂 真善美
一、什么是教育智慧
智慧,这个无法对其进行科学界定的抽象概念,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这一概念最先发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文字中。而根据《牛津英语词典》对智慧词源的追溯,它似乎又是源于日耳曼民族语言,在古英语中常被使用。而教育学语境下的智慧又该如何去理解,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给出了初次解释,他认为:“教育的智慧和机智可以看作是教育学的本质和优秀性,我们不妨说智慧构成了教育学的内在方面,而机智则构成了教育学的外在方面。”[1]在范梅南看来,教育智慧的表现就是机智行为,也就是瞬间知道怎么做。而田慧生认为“教育智慧就是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它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的状态,表现为正在意义上的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2]苏格拉底曾直言:“智慧即德行。”,笔者认为教育智慧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德行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懂得爱人的仁者,这种基于善的智慧,才是正在的智慧。教师作为教学目的、意义、价值任务的直接体现着、承载者、实践者应当将这种善的智慧渗透、内化于课堂教学中。
二、语文课堂中的教育智慧
我国奴隶社会的官学,教学内容以“六艺”为主,即“礼”、“乐”、“射”、“御”、“书”、“数”,在“六艺”教育中,礼乐是治国之纲要,是化民之良方;射御是征伐至技艺,是邦国之大事;书数是才智之基础,是治事之工具。“六艺”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仁”、“义”、“礼”、“智”、“信”的君子,是培养德才兼备者,这是我国古代智者们的育人智慧,而现代教育发达的西方社会追根溯源至古希腊,柏拉图等智者也在历史的流变中探索出育才良方,即开设“七艺”,(辩证法、修辞学、文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以此来使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同东方的智者一样,西方的智者们最关心的仍是德行的锻就,东西方教育的源头最终都致力于促使每个个体心灵都追求真善美。那么,现在的学科设置中最具有人文性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又应如何去培育学生善的品质,我以为需要教师做到“求真”,即激发学生真实的想法;“寓情”,即以情思深化课堂;“尚美”,即带领学生享受美的历程。
(一)求真:启迪真实的思想
“新课程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多样化,并把学习方式的培养以及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来培养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怀疑精神等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表现和求异思维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常态,而非‘意外’或‘另类’”。[3]《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静心阅读文本,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有利于整体把握课文,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感悟。这种“个人意义”强调学生思维的原真性,即课堂上需要“真实的“异口多声”而非“捆绑式”教学下刻意追求的“异口同声”。尤其是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中更加忌讳没有创造性的“死读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化阅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去阅读文本,超越作者本意,对文本重新建构,读出学生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二)寓情:共建情感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中,在各科教学的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了三大教学目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情感目标, 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卢家楣在其《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分类》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其“以情优教”的教学思想,并探索出“乐情”、“冶情”、“融情”三位一体的情感教学模式。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和善的品质的最佳课堂,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积累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之在课堂上不仅乐于接受、主动发言,而且在课后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最终爱上语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学生对一篇文章有了初步的合理体会和理解,进而结合自身体会产生共鸣,从中感悟出新的情感,最终对文章情感有个理性层面的认识分析。当然,课堂教学中提倡教师“我” 与学生“你”的“我-你”对话性课堂。这种对话不仅指传统的“一问一答”,更强调师生的心灵对话,语文课堂中,师生的情感是互动、互悦的,教师引领学生在文本、作者之间进行多向的情感交流,追求一种不是刻意而为的契合。当然,学生的情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隐形性积累的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富尔顿纳多夫认为“如果情感体验以情绪过程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理测评399.doc VIP
- 男科的现状与发展战略.pptx VIP
- BOSS效果器ME-70中文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5.3 认识直角(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大学语文》怎样读懂一首诗(1)-教学课件.ppt
- 幼儿照护中级核心技能考评标准.pdf VIP
- 老视框架眼镜验配专家共识(2025).docx VIP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新生儿疾病诊疗指南:新生儿复苏(2025年).pptx VIP
- 《基于STM32单片机的LED室内照明智能调节系统设计(附PCB图和原理图)》11000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