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摄影和诗歌对话
关于摄影和诗歌对话
主持人语:
刘海星是著名风光摄影家,新世纪后转向诗歌创作,出版过诗集《太阳的眼泪》《走过记忆》,作为发起者和捐助人,他在深圳创办了中国诗歌阅读馆,定位为“文化的发声器”,特别是去年进行的“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诗”评选,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在刘海星身上,体现了中年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行动力、文化胸怀和担当意识。他与艺术评论家柯文辉、诗人张曙光的对话,谈诗、谈摄影、谈文化,不乏精辟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是一个独特的文本,很值得一读。(沈苇)
与艺术评论家柯文辉的对话
刘海星:我喜欢拍蒸腾的一些画面,表现云气苍茫,比如《俊秀天下》。
柯文辉:你很擅长云气的运用。云海,可以召唤我们向云的深层走去,或是云向我走来,包围我,淹没我。
刘海星:它不像大海,有一种欢迎你走入进去,有一种被吸入的感觉,因为你不走的话,海水不会往你身上涌。但云海会,云海会把你整个吞食掉,把你变成山峰中间的一棵树,一片峻峭的悬崖,或者那一抹晨光。
柯文辉:世界上所有的艺术风格不计其数,归结到最后只有两种,一种内敛的,能把我们的灵魂吸进去;另一种是扩张的,可以把我们的期待吐出来。在吸进去和吐出来之间,就是艺术表达的节点。往外扩张比较好表现;内敛的力量,更需要有领会,很多人看不到,也表现不出来。
刘海星:我想在照片里寻找和表达的就是这一种力量的内敛。《元阳之晨》表现的就是内敛的力量。一种内在美的,比较扎实的,充分自信的,就是大自然充满自信地表现自己。
柯文辉: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内敛。当然,自然不是表演,也没有即兴,你鼓掌不鼓掌它都表现。在《岁月雕痕》这幅作品中,画面上的树,变红变黄,还留恋一点残余的绿色。大自然对岁月逝去的留痕,一刀一刀,一斧一斧刻在山洞里石头墙上,这些痕迹在阳光里,在大风中,在寒热下,一分钟一分钟地流变。一切都在更新,一切都在成熟,一切都在衰老。
刘海星:色彩的变化表达了生命对自然的体验,这就要给色彩注入生命感。人,只有为他人而生,才能真正地做到为自己而活。山的变化,是自然生命的色彩过程。我们欣赏美,是为了保存心中的生命之绿,延迟那或黄的衰病,以及红色的结局。绿,在我们的心中是长存的,它不会受时间变异的干扰,是我们所向往超越时空的永恒。
柯文辉:那就是色外之色,声外之声,从有声中来,向无声去,从有形中来,向无形中去,达到无声无形。
刘海星:因为光在运动,光照在被摄物上每一秒都有变化。那些一秒之前似乎无关紧要的光影马上就上升为情感的符号。
柯文辉:运用好色彩是重要的,学好色彩学,不失为艺术,更多的直觉常常是排除现象之后,把本质原原本本地告诉出来。
刘海星: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藏与露的问题。国画中讲究藏和露,擅藏者最擅露,擅露者更擅藏。
柯文辉:这些观念跟西方的绘画有所不同,但也是相通的。东西方艺术彼此都需要把握这样的规律,把裸露的东西一点不少,把该藏的东西一点不多地表现出来,就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刘海星:《一树妖娆》就是比较好地处理了藏和露的关系。这组作品有一种朦胧美,画面充满了诗意。
柯文辉:朦胧是对清晰的突破,就像残缺是对完整的突破一样。面对作品,我们看到,树,比我们大得多,但与宇宙相比,同样很渺小。我们的眼睛是有局限的,我们只能看到树的舞蹈,我们看不到宇宙的律动。大的东西,因为我们有距离,我们不能站在天外,不能站在太阳上去看它。周围的模糊,延伸了画面,但觉得浩渺无际,于是清秀的画面带着一种看不见的浩瀚的品质,那就是我们的想象对画面的补充,也是画面的潜能引起了我们的遐想。
刘海星: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也有人说:“看似平易却艰辛”。画面要耐看,就要用藏来拓展露,用露来延伸藏。
柯文辉:《一树妖娆》这幅作品,在船头和在船尾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红点和一些散点的红色,一层比一层朦胧。朦胧,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舍弃不需要弄明白的事物;朦胧,把一些琐碎的东西汇合成一个总体,让我们去欣赏暴露在外面看得见的部分。而看不见的部分,则显得格外的深邃、神秘、悠远。
刘海星:朦胧,是比清楚更清晰的一个境界;朦胧,恰恰是对清晰的拓展,否则这个画面就很平庸了。同时,画面的冷暖关系也很有意思。树周围的灰度、浅蓝,在量上?斫玻?有很大的优势,几乎想把太阳淹没。但是太阳有质的优势,迟早还会照亮大地。
柯文辉:朦胧是短暂的,清晰相对长久。在永恒和短暂的交替中间,树的风度就格外地妖娆。画面中看得见的东西是有限的,而看不见的东西又是无限的。艺术家要扇动你越来越长的翅膀,绕着树飞,飞出树外,飞到天外,飞到更加巨大的空间。
刘海星:这就是艺术的空间感,也是象外之象。我在《阳朔晨曦》的创作中有这样的感受。拍摄漓江的人,总是看到“水似轻罗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