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人艺术 与马丙对话_00000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文人艺术 与马丙对话_000002

关于文人艺术 与马丙对话_000002   周彦?东张西望   美术史博士,批评家   马:小可拙作《文人画论》只是戏说,不敢以学人形式细论,不从摩诘讲起,主要是摩诘之画,多见于画论或自作诗,当然摩诘音律一样据说很好,但是画史所存“辋川图”真假难辨,如北宋时米芾所争论的李成是否存在的问题一样。东坡作画与论画史料较多可以确定,当然只是一家之言。   台湾学人中李敖读的较多,虽然刻薄,然其考据功力我喜欢,现在国内读书细致的人确实凤毛麟角,大学期间徐复观,钱穆,也是浅读一二,新儒家学说个人比较喜欢,台湾学者有一点是好的,就是温和内敛,不像国内学者学的都是显学。现在国内不论社会状态还是学术都要求短平快,所以经历这么多年,美学研究出不了李泽厚的圈子,哲学只有跟着西方屁股后面跑,东方哲学的美感也只能靠旅美学者杜维明发掘的儒家哲学。我这辈学识浅薄,也就多看看,待以后给自己的孩子多多买些书读一读,哈哈。   我自己看自己其实还是个“工匠”罢了,中国艺术诗有春秋时代的采诗,印章自赵孟?\开始文人刻印,绘画更是古代墓室壁画的余脉,几乎所有都从匠人来,自谓匠人,一自求技法完备,二求一个平常心。但还是少不了自己太年少轻狂,压不住,哈哈哈。   每每卖画,经常想起民国时辜鸿铭在六国饭店讲座,门票三块大洋,彼时毛润之在北大做管理员月工资六块,哈哈。先生教诲,我心里舒服很多。画廊老板不错,起码他是非常纯真的热爱艺术,这个非常难得,我更是感激。之后我会放平心态,在这里谢谢您了。   香光谓:一笔百卷书,我自己随便翻翻,慢慢积累天长日久或可有所得。自己画画不过求一内心安静,古语谓之: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自己非常清楚,画画的人思考是第一位的,先生指教之下我定会加倍努力,在这里再谢谢先生。   周:《文人画论》颇有见地,以艺术家笔记方式谈古论今本是文人画文化之一部分,故不以学术论文标准衡量,而以思想火花、真知灼见见长。以摩诘为文人画缘起,乃自香光滥觞。从文人画精神而言,摩诘当属第一人,有无原画作留存其实并不重要,毕竟我们不是做古画鉴定,而是谈论他对文人画兴起所做的美学贡献,就此而言他当之无愧。   你对两岸学人、学术评价基本准确,我很认同。大陆这边李泽厚之后似再无第二人,一本《美的历程》居然统治美学领域几十年,委实令大陆学人汗颜。在美国的华裔学人,杜维明之外,余英时亦值得一读。   工匠与艺术家之分野,乃文明进化导致分工细致所致。先有工匠,后有艺术家;先有技巧技法,后有理论哲学,本无高下之分,文人文化强调的结果,其实仍不出儒家文化等级森严的观念,目的恐怕还是垄断资源。益处是,技巧技法之外,艺术亦当求得精神之升华,如是可以进入精神文明史而得以流传。年少轻狂不是错,我也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候。只是后来发现真的是“无知者无畏”,知道的越多,才发现真个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逐渐向“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路走。如从你处我亦学到不少: 我因在国外,西文书读得比国文多,你的画论画史书籍恐怕读得比我多,故你亦为吾师也。   你展览所在的画廊老板殊属少见,他们能以自己的空间免费为籍籍无名之辈办展,这在国外也不多见的。至于辜老鸿铭讲座的三块大洋门票,我等怎么可以相比,那是李大钊口里两千五百年才出现的一位奇才,吴宓所谓“中国文化之代表,中国在世界唯一之宣传员”,而且他做讲座时已五十有余,名满天下。你能放平心态,不计一日之短长,相信假以时日,定能一展长才。况且,精神享受是自己的,钱买不来,也卖不走。你所引之静,定,安,虑,得,是为金玉良言,我也学习了。   马:确如先生所说,摩诘于文人画的美学基调是最关键人物。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于中国文人的“天人合一”论已经言到尽处了。余还是画匠习气,只在乎画作了。每每想起文人画,总也有些纠结,摩诘之前真无文人绘画吗,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其人亦是文人,当然是以山水次要之,然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画作遗失严重,于我辈只得假想,当然此亦是一大乐趣。   余最实际的假想曾想过山水画为何在中国会成为正统文脉,先生看了指点指点。大学期间蹭尹吉南先生的课,他讲了一个概念即艺术生成学,我就想,山水画的兴起会否与中国居士文化在中国的兴起相似呢?一,山水画所要求的造型能力不需要像人物画那样长期训练;二,山水画尤其是文人画在宋代以后由绢到纸面技法变得简单,所以绘画从两宋乃至之前时期院体画占基本统治地位被解放了;三,唐代的壁画不论,北宋神宗为郭熙建造大殿悬挂其作品,而且宋代画作尺幅巨大基本是殿堂级的,在宋代之后参与人群变多,而且大多数是为书斋服务的,所以元代以后画作尺幅变小了;四,山水画留白被强化、强调,两宋画作纯粹的留白是没有的,画到最后都有一遍整体的烘染,巨幅作品基本没有刻意留白,只小品团扇有,并且很美,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