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胡适醒世姻缘传考证几点辩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胡适醒世姻缘传考证几点辩驳

关于胡适醒世姻缘传考证几点辩驳   摘要:《醒世姻缘传》的作者西周生的真实身份至今未有定论。在各家考证中,胡适的《〈醒世姻缘传〉考证》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通过多方面论证,最后得出西周生即为蒲松龄的结论。但胡适论证中仍旧存在缺失,即故事结构相似的联想、执着于求同避异而产生的漏洞、沉浸于自说自话的揣测,沿着胡适考证文章的行文脉络进行辩驳,在胡适论证的基础上开掘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他的最终结论提出质疑。本文立足辩驳,对于作者的真实身份问题存疑而不解惑,试图在《醒世姻缘传》作者争议问题上提出需要继续思考的角度。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西周生;聊斋志异;蒲松龄;妒妇悍妻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回溯作者争议问题的缘起,《醒世姻缘传》刻本首卷有“西周生辑著,然藜子校订”。西周生作为辑著者是化名成为了争议的基础,而西周生其人并没有留下确切的文献记载,这就引发了对其真实身份的考证。考证之所以重要又是基于作品自身的价值,按照胡适的说法,将来要研究十七世纪中国社会风俗史、中国教育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政治腐败,民生苦痛,宗教生活的学者都要来研究《醒世姻缘传》 [1] 271-272 ,这部小说以其卓越的写实风格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小说本身的价值推动了作者真实身份的探寻,这一文学史上的难题从而成为诸多学者致力解谜的重心。而要确定作者,首先必须确定作品的创作时间。胡适在《〈醒世姻缘传〉考证》中根据书中提到的“杨梅疮”而“估计《醒世姻缘》应该是十七世纪的书,或是明末,或是清初,不会更早的了” [1] 235 。又根据书中“屡次提到《水浒传》、《西游记》的典故” [1] 235 ,按照两书风行的时间佐证了明末清初的观点。后世的推论大致在这个范围间滑动,争议的时间段主要有“崇祯说”、“顺治说”、“康熙中后期说”、“乾隆说”等。    实际上,《醒世姻缘传》大致的创作时间已然确定,只不过在细化的过程中会因为各家材料的不同产生分歧。这种分歧本身会影响到作者身份的确认,而关于作者身份的争议又主要有“蒲松龄说”、“丁耀亢说”、“贾凫西说”、“集体创作说”、“章丘人说”、“否定说”等 [2] 74 ,各种说法所利用的角度和材料有同有异,涉及语言学角度、故事结构分析、创作态度对比等。有意思的是“否定说”虽没有超出这些方法,但却驳斥了前几种观点而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从而保持了存疑而不解疑的立场。由此可见,即使方法相同,在论证过程中也会因为视角选择和材料多寡不同而产生分歧。    在所有分歧和争议中,影响力最大的应属“蒲松龄说”。因胡适先生的考证在前,众多追随者亦前赴后继,此趋势扩大了“蒲松龄说”的可信度。《〈醒世姻缘传〉考证》既有实证性梳理,又有看似合乎常理的推论,但整个论证过程仍旧存在不足。本文尝试在胡适先生的整个论证中找出漏洞,从而在指出漏洞的同时削弱“蒲松龄说”的可信度。但辩驳本身并不是为了走向虚无,而是指出胡适先生论证中已然存在的问题,寄希望于以后的考证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以更适切的方法和充实的材料来推出结论,解开谜题,还原真相。   一、基于故事结构相似的联想    胡适先生自言:“西周生究竟是谁呢?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从哪一点下手呢?我研究全书的内容,总觉得这部书的结构很像聊斋志异的《江城》一篇。” [1] 235 胡适整个论证假设的基础是对于《醒世姻缘传》结构的联想,与《江城》对照则将西周生指向了蒲松龄。两世姻缘的相似显示两者在故事结构和观念态度上的关联,但这种相似却直接得出了“《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也许就是蒲松龄,也许是他的朋友” [1] 237 。胡适这一最初假设连用了两个“也许”,这种用法本身说明了他自己的两个推论:其一,因为《醒世姻缘传》与《江城》结构的相似,进而能将西周生指向蒲松龄;其二,这种指向本身还只是假设,并没有确凿的验证,但基于故事结构的相似,两人之间肯定具有联系,或是同一人,或是朋友关系。    实际上,两个“也许”透露出来的论证思路既有道理又有疏漏,也恰恰是基于其中的疏漏,导致了胡适先生论证过程中的诸多先入之见。推论一是有道理的,两者的对比确实能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两者的相似,包括胡适先生之后提到蒲松龄的《禳妒咒》,的确延续了相似的故事结构,这种结构相似并非巧合。但紧接而来的推论二就有所疏漏,因为这种结构的相似而将作者锁定在蒲松龄本人或者其朋友,这样就限定了选项,从而忽视了其他的可能性。    回到故事内容的对比中,《醒世姻缘传》是一部讲诉两世姻缘、轮回报应的世情小说。前世中,晁源携妓女珍哥打猎时射死一只仙狐,后娶珍哥为妾,其妻计氏被冷落虐待,因不堪受辱而自缢身亡。在后世,晁源托生狄希陈,变成个极怕老婆的人。而仙狐托生为其妻薛素姐,计氏托生为其妾童寄姐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