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岸不羁,妙手丹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傲岸不羁,妙手丹青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多幅作品落款均为“写于合肥五柳轩”。这五柳轩究竟位于合肥何处?为何李方膺曾在此驻留?对于这个问题,稍翻合肥史料便有答案。原来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至十八年,李方膺曾任合肥知县。按清朝惯例,外籍知县一般居住府衙内公寓,想必李方膺的五柳轩,也为合肥县衙后院的一个寓所。如今合肥老县衙难觅,五柳轩也无从寻迹。但李方膺作为声名?@赫的扬州八怪之一,留下的许多颇具传奇色彩的政声嘉言和绘事趣话,一直为后代文人津津乐道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   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又号借园主人、抑园等,乳名龙角,生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卒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自称是李?W族侄,江苏南通人。他在《三代织耕图》题诗中说到幼时家庭情况:“半业农田半业儒,自来家法有规模。耳边犹听呼龙角,早起牵牛下绿芜。”由此可知,李方膺虽然儿时也放过牛,却是来自半耕半读,注重儒教和家法的大家庭,自幼受到较好的教育。康熙四十三年,他9岁时,父亲李玉?f在乡试中中举,第二年又高中进士,先在京城做官,后几度外放任职,暮年升至福建按察使。李玉?f在外做官,时常将排行老四的小儿子李方膺带在身边,使他明白了不少“民生休戚,国家利病”的道理,对如何为官的“嘉言善政”也多有感悟和体会。   清雍正七年(1729年),李玉?f在福建按察使任上到京城述职,雍正皇帝怜其老迈、感其忠诚,问他有子偕来否?答曰,四子方膺同来。问曰,且胜官否?答曰,性情憨直,不宜做官。雍正笑曰,未有先学养子而后嫁人者。随即召见李方膺,见其风华正茂,恰值盛年,便嘱河东(河南、山东)总督田文镜以知县录用。田文镜虽非科举出身,因在河南布政使、巡抚任上执法严厉、政绩卓著,颇受雍正信任,故为他特设比一般巡抚高半级的河东总督一职。雍正将李方膺交给田文镜,是希望李方膺既得到悉心培养,又得到严格历练。第二年,李方膺便被任命为山东省乐安县(今广饶县)县令。   李方膺到任不久,乐安县遭遇水灾,哀鸿遍野,亟待救助。他没有向上级请示报告,就开仓赈济灾民,又募民筑防水堤坝,以工代赈救助百姓。不料这一救灾民于水火的应急举措,竟遭到青州知府“擅动官谷”、“违例请粜”的弹劾。幸好事情本是为民之举,加上田文镜的护佑,李方膺未被追究查办。灾后,李方膺为谋求治水之策,深入各地勘测水情。他在《登任城酒楼放歌》中写道:“惜哉黄河水汩汩,搴茭未得纾民忧。壶中虽有酒,楼头不可留,拂衣又上黄河舟”,表现出有胆有识的政治才干和勤勉务实的为政作风。   雍正十年,李方膺调任山东兰山县令。其时,河东总督已由王士俊担任,此人向来好大喜功,未经周密筹划就下令各县大肆垦荒,并强行规定开垦面积和完成期限。一些唯上峰之命是从的官员为完成任务催逼百姓,有的官员还趁机敲诈勒索,弄得农民不堪重负。李方膺看出这是“借垦地之虚名,而成累民之实害”,便抵制开垦。这一下触怒了王士俊,他捏造一个罪名,将李方膺免职并投入监狱。“民哗然曰:公为民故获罪,请环流视狱。不得入,则担钱贝鸡黍自墙外投入,瓦沟为满”。(参见袁枚《李晴江墓志铭》,载《小仓山房文集》卷五)这一冤狱持续3年之久,直到乾隆元年新皇帝追究开垦扰民之事,王士俊获罪,李方膺才被释放出来。入都觐见那天,他站立在军机房西槐树下的台阶上等候,大学士朱轼向诸王公大臣介绍说:“这就是劝阻开垦的知县李兰山也!”得到众人一片称赞之声。觐见时,他受到乾隆皇帝的慰勉,旨调安徽以知县任用。   此时,李方膺考虑到老母病重,便乞假回乡侍奉老母。后来老母去世,他接着丁忧,在家乡一住就是10年。李方膺在家排行老四,二哥擅长丹青,受其影响,他自幼就喜爱绘画,并一直乐此不疲,即便公务繁忙,也经常挤出时间挥毫。这次回乡时间较长,也相对较为清闲,他遂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钻研画艺之中,因而水平提高很快。比李方膺年长并与其结为忘年交的南通知名画家丁煜曾说,李方膺“谢事以后,其画益肆。为官之力,并而用之于画,故画无忌惮,悉如其气”。他自己也有诗曰:“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正是有这番“种竹关门学画工”苦功,加上将为官做人的正直之气凝聚笔端,他的画总是饱含一种孤傲之气,别具动人魅力。   约在乾隆十一年,李方膺入京候选,受命任安徽潜山县知县,不久即调任合肥县知县。在合肥任职并蒙冤3年多后,赴滁州任代理知府。据说他一到合肥,首先参拜包公祠,对包公刚正清廉的气节赞赏有加。进了滁州城,便问欧阳修亲手种植的梅花在哪,并赶往醉翁亭向那株老梅叩首致敬。他那傲岸不羁的性格、正直不阿的作风,自然与当时官场阳奉阴违、溜须拍马的习气相抵触,因而时常处于遭排挤、受冷落的窘境。他还违背当时官场规矩,不肯孝敬上司,招致上司嫉恨,后来太守便以莫须有的“贪赃”罪名,将他再次罢官。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