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戏曲家石琰生平、家世与交游考
摘要:由于资料的缺乏,对于戏曲家石琰的生平、家世、交游等方面的情况,学界向无详考。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详细考订,可知石琰是吴县诸生,品性高洁,曾与张鹏、沈德潜交善,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仁德长者”的典型,生平致力于“遏淫敦孝”、“劝化风教”,故他所创作的《石恂斋传奇四种》及《二度梅传奇》皆是有关“世教”“风化”之作。同时,可以基本确定石琰的生年范围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至康熙四十一(1702),卒年则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
关键词:石琰;生平;家世;交游
中图分类号:I20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8)03-0018-005
石琰,一名?v,字紫佩,号恂斋,江苏吴县人,是清中叶比较重要的戏曲家,生平所撰戏曲作品不下二十种,今有《天灯记》、《忠烈传》、《酒家佣》、《锦香亭》(又名《香罗帕》)、《两度梅》5种传奇存世,前四种又合称《石恂斋传奇四种》。关于石氏剧作,张鹏在《天灯记》卷首序曰:“故出其余暇,雅好填词,以传奇悲壮激烈,纵横跌宕,绘声肖貌,无不应弦而合节。偶成一剧,授诸梨园,按红牙以歌之,观者如堵墙,不胫而走,风行四国,由是所著之本最多,综其生平,不下二十种,今择其尤者五本,将付剞劂。”[1]然由于资料的缺乏,戏曲家石琰的生平、家世一直未被学术界所详。笔者经多方查阅,在其孙石钧的诗文集及其他的一些资料中发现了若干关于石琰生平、家世、交游等方面的材料,在此作一番梳理,祈望方家指正。
一、生 平
关于石琰的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严敦易便在《文史杂志》上发表《石恂斋传奇四种》一文[2],在对《石恂斋传奇四种》作提要性介绍的同时,根据《天灯记》卷首张鹏作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石恂斋传奇序》中“然石君与余交几五十年矣,学问迥轶流辈,挹其心肠,饶有金石风”句,推定石琰生卒年在公元1700―1780年之间,并言石氏“生平无可考”。80年代,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一书“石琰”条云:“字紫佩,号恂斋,江苏吴县人,工曲,生平无考。”[3]
后周妙中在《清代戏曲史》中亦对石琰进行了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依然是张鹏所书序文。周妙中推断:“假设他与张鹏相识时年二十左右,那么在张鹏写序时石琰已年近古稀了,所以他的生卒年约为1700年左右―1770以后。”[4]周氏对于他的生平亦言“待考”。此后各家工具书和著述也多不出上述几家之言。如《中国曲学大辞典》载:“石琰(1700?―1780?)字紫佩,号??斋,江苏苏州人。生平不详。或谓作者系一职业编剧家,作品多为梨园实际搬演而编。”[5]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云:“石琰,字紫佩,号恂斋。吴县(今属江苏人)。生平未详。雅好填词,所撰戏曲作品不下20种,风行海内。”[6]《中??古代戏曲文学辞典》、《中国文学大辞典》等亦是如此表述。
其实,石琰的生平行迹,在石钧《清素堂文集》所收《先大父恂斋公行略》一文中记载颇详。为便于分析,兹将此文全文移录如下:
先大父恂斋公,讳?v,字子??,行二,年七十三,以吴邑诸生终。先大父为人仁厚,少好学,高祖瑞卿公深器之。曰:“吾为吏,愧非以科举进,思得读书种子,他日能成吾志者,必此孙也。”寒家籍本河南,自宋南渡徙常熟,至瑞卿公始迁吴县。有势家以事诬讼,时张清恪公为巡抚,雪其冤,复重其才,擢为稗官,深信倚之。海有商舶数十,遇风至上洋,上洋令以盗报。张公使公按验,稔其诬,悉纵之而后复命,其果毅如此。晚岁家居,以课恂斋公为乐。及举弟子员,公曰:“吾志稍慰矣!”恂斋公早孤,家贫,授徒,赖先大母褚太孺人针黹以给。生三子四女。长吾父毓川公,仲学山公,季梦庐公。长女适周公鸣九,次适沙公金声,次适李公叔明,次适张公慕南。既读书不事生殖,食指繁,岌岌然朝不谋夕。族人以其懦,群欺讪之。及获选,报者在门,太孺人喜极而为陨涕。后习岐黄术,治病辄愈,不索酬,贫者反资药饵费。亲友托以事,必勤勤恳恳,周旋其间,轻薄子傍睨而诽笑之,弗顾也。尝作《遏淫敦孝篇》及《传家宝训》以励世,人争刊印之。又工乐府传奇,忠孝贞淫,讽刺规箴,不啻当场说法。与沈文悫公交素善。及贵,遂不一往,其狷介尤不可及。钧三岁失恃,先大父调护甚力,五岁亲课识字,及就师,辄以日间所诵书为讲解,谆谆申孝弟之道。时偕素心友结社赋诗,优游泉石,有北郭十子风。及卒,亲友莫不叹曰:“仁德长者!仁德长者!”[7]卷一
由以上可知,石琰少而好学,早年业儒,为吴邑诸生。家贫,授过徒,后来还学过医术,从“治病辄愈”可知其医术还相当高明。生性敦厚柔弱,曾招族人的嘲笑与欺负。为人十分善良,治病不索酬,还反而资助一些穷人的医药费。喜欢结社赋诗,优游泉石。余暇时喜欢乐府,并不是一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