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关于正邪关系阐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家关于正邪关系阐述

医家关于正邪关系阐述   【摘 要】为继承和发扬中医正邪理论之精髓,补充历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和相关著作都未能充分反映正邪关系学术思想的缺陷,以利于认识和处理中医临床问题。系统搜集和整理历代医家关于正邪关系的论述,对中医正邪关系理论进行了补充。提出了无正则邪不显(邪气未引起正气即人体的物质和功能发生应答性的反应变化,则不能显示出邪气的性质和特征来)、正邪相争则症剧(某些症状的显现或剧烈显现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结果)、和则为正,不和则为邪(邪是相对于正而言的,邪是正的反面,邪气与正气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存在着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的观点。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正邪的相互转化,在诊断时通过病人就诊时所表现的证候即邪正之间的应答性变化来判断是何种邪气为患,在治疗中通过促成正气与邪气交争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从而治病求本,提高临床疗效。 古代医家关于正邪关系的医学思想,深邃而具前瞻性,对今天的中医临床和科研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但历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和相关著作都未能充分反映如下正邪关系的学术思想。为继承和发扬中医正邪理论之精髓,有利于认识和处理中医临床问题,现补充论述如下。   【关键词】正气;邪气;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01-01   1 正邪相争则症剧   这一正邪关系表示:正与邪相争,则某些未有之症能显现出来,某些原先不明显之症能剧烈显现出来。也就是说,某些症状的显现或剧烈显现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结果。以疼痛为例,正邪相争则疼痛,正邪不争则不痛。这一思想得到古代医家的一致认同。如《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病程长久,营卫气血亏虚,正气无力与邪相争则不痛。盛寅《医经秘旨?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简明表白:“邪正相搏则痛。”《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也说:“然痛要在势如刀割,尚属邪正相争之象。若至全然不痛,则邪正混为一家,相安于无事矣。”唐宗海《六经方证中西通解?七卷》云:“肌肉中气血虚弱,风乃得入,气血与之争则疼;气血不能与争,则麻木不知痛痒。”   根据“邪正相争则症剧”的道理,某些老年病人、虚家,出现较为明显的诸如发热、疼痛、咳嗽之症,表示正气尚在、能与邪相争的态势;若不见发热、疼痛诸症,却反属逆证。因其正气不足,受邪之后,不能与邪相争,故常常没有明显的病状出现。据王茂芬等调查,老年肺炎患者,体温多正常或低热,高热者较少。清?尤在泾对这类情况也有论说:“是以热病饮沸汤而不知热,痿痹手足反无痛,阴盛而无与阳忤,正衰而不与邪争也。如是者,多不可治。”故万万不可因老年体弱、虚家患者等,未见其有明显的疾病症状,如缺乏典型的发热、咳嗽等肺炎临床症状,或见无痛性心肌梗塞、无痛性便血、无痛性消化性溃疡、无痛性血尿等,就误以为病情轻、病势缓而掉以轻心。疾病将愈,或药中病所,都有可能出现过去不曾出现的症状,或原有某些症状显现剧烈。前者缘于正气来复,与邪相争。如盛寅《医经秘旨?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有云:“凡病烦躁而愈者,以邪气盛时正不能与之争,反相安无事,及其正复而与邪相争,故烦躁也。以此知瘫痪不随之证,无痛痒者,反难瘳。”后者因为药中病所,药力偕正气抗邪之力奋起以冲击病邪,所以出现剧烈反应,故《尚书?说命上》云:“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伤寒论》 “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汤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而解。”病在少阳,见柴胡证,法当和解。但若误下后,柴胡证仍在,仍可用小柴胡汤,服药后正气得药力之助,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故而振振而寒,蒸蒸而热,及至正胜邪去,遂发热汗出而解。周学海根据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也提出“药对证而增剧”是正气得复与邪相争的表现。对服药后出现剧烈的症状反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分析,既不惊慌自责,也不轻漫漠视。仲景提示,有些症状的出现,是正气抗邪、正邪相争的结果,不必治疗。待邪却正复之后,其会自消。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曰:“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痈脓乃热壅毒蕴血腐而成。呕吐是正气抗邪驱其外出之反应,此时不可止呕,脓不尽而呕不止,脓尽而呕自愈。   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可以通过促成正气与邪气交争来达到祛邪复正的目的。如战汗是邪正双方决定胜负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故清代名医叶天士等主张采用灌溉汤水、益胃、分消上下等法,以促成正邪相争、战汗透邪之机,通过开“战汗之门户”,为“转疟之机括”,“战则邪正相争,汗则正逐邪出,忌邪却精胜,病退康复。再如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肝炎攻关组治疗乙型肝炎,用通阳助阳法鼓动正气与邪气相争,有4例患者在两周内出现转氨酶的急剧上升,同时伴有较明显的舌苔黄腻、尿黄、胃纳减少等湿热蒸腾之证,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