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实践与思考
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法制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符合社会主流的正确的观念与意识,明确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伸张正义,惩恶扬善。化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同样也承载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化学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
1.化学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密不可分
化学教学中涉及易燃、易爆、腐蚀性、毒性等物质很多;涉及大气污染、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污水处理方法、光化学污染、臭氧层破坏、重金属污染等污染事件原理分析与对策;涉及到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国家法规要求,一次性快餐盒、方便袋的卫生标准,新装修房屋中常会有的超标物质――甲醛,工业酒精为何不能勾兑白酒等。这些教学内容无不与生活、生产中的法制紧密相连。化学教学中如能联系实际案例适时地切入法制教学,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出德才兼备人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法制素质已经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真正的人才必然是专业能力与法制素质二者同时兼备,才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有效的社会贡献。反之如果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法制理念,那么教师的化学专业知识方面的“传道解惑”最终无疑是为犯罪分子添上了罪恶的翅膀,当今的许多高科技犯罪,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化学学科教学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培养能力,同时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形成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懂得以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起到预防、减少甚至杜绝违法犯罪的效果。
3.建立和谐社会的保障
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依法制国,国民法制素质、法律意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进程的重要杠杆。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而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呈低龄化、严重化,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提高青少年一代的法制素质,预防违法、远离犯罪,造就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所以,在化学教学中主动渗入法制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应有的责任。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化学是法制教育的隐性课程,但依托化学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教学材料,抓住适合的契机、寻找最佳切入点,就能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
1.进行人身安全等法律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安全问题重于泰山,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时常发生,危害自己甚至累及他人。生命意识、安全意识教育时刻都不能放松。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教会他们如何避免伤害,学会自救与救人,避免有意或过失犯罪。为以后走上社会进行安全生产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一些危险品,如易爆炸、易燃、易挥发,有刺激性、腐蚀性、放射性及剧毒性,在对这些物质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性质,更要教会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贮存、运输这些物品,熟悉易燃物、易爆物、剧毒性物品的常见标识。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如金属钠的性质实验中,如果把用剩的钠随便仍到水池中,立即就会发生爆炸。在学习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时,讲述了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不慎被洒上浓硫酸,不能先用水冲洗,而要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浓硫酸打击报复伤害他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益,是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学生指出:不仅用浓硫酸伤害人是违法犯罪行为,而且携带爆炸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压缩气体、自燃物品、毒害品等乘车、船、飞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要掌握基本安全法律常识,以免不小心造成无意伤害,误触法律,遗憾终生。
在学习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爆炸概念时可适时联系2010年“2?26”广东烟花爆炸事故,普宁市军埠镇石桥头村村民杨某非法燃放烟花,引爆家门前堆放的烟花,造成21人死亡,48人受伤。两名涉嫌肇事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肇事责任人已先行交纳事故处理费800万元,事件目前仍在处理中。这个案例警示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不强,最终可能导致血的代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后果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对法律产生一种敬畏。
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