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乡土文学研究内涵演进及相关论争
台湾乡土文学研究内涵演进及相关论争
摘要:台湾的乡土文学研究,实际上包括两个内涵:一是台湾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即所谓本土文学研究,另一是台湾古典文学研究。两者在学术内涵和政治取向皆有明显的不同并产生激烈的论争。近年来,台湾乡土文学研究这一传统的学术概念逐渐为台湾本土文学研究这一带有政治倾向的术语所取代,致使海外不了解内情者产生诸多误解。本文即针对这种现状,对台湾乡土文学的内涵、若干特征和演进历程作出归纳和寻绎,对演进过程中产生的论争及其趋向也作一些分析和判断。
关键词:台湾;乡土文学研究;内涵;演进历程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03)02-0075-04
一
台湾的乡土文学研究,实际上包括两个内涵:一是台湾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即所谓本土文学研究,目前是研究的主体力量。据台湾学者江宝钗的统计:台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版的台湾古典文学一般研究(指的是通论类,不包括古典文献、台湾古典作家、作品的整理)著作是15部,学位论文19篇,而台湾现当代文学仅1999年一年的学位论文数就有26篇,几乎相当于五十年来台湾古典文学一般研究和学位论文的总和。[1]同时,这批台湾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目前也相当活跃,已筹办了六次以上本土文学专题研讨会,学术界对本土文学的争论也集中在现当代文学研究这个部分,主要的问题有两个:台湾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中有人提出台湾文学主体性,这符不符合历史本来面目?中国传统文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推动了还是阻碍了台湾文学的发展?由此而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台湾现代文学中是否有经典,是否值得设立专门系所去研究?有人认为台湾现代文学只有四、五十年历史,尚在发展之中,不宜早作定论;也有人指出轻视或忽视台湾现当代文学研究,这是台湾学术界的悲哀。这些有关台湾现当代文学的论争有的是学术之争,更多的是思想分野和政治派别之争。
乡土文学的另一个内涵是明、郑至晚清台湾乡土文学研究,属古典文学研究范畴。台湾学者一般将其分为三个时代:明代、清代和日据时代。所谓日据时代是指光绪21年(公元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给日本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其前期仍属台湾古典文学范畴。台湾学术界专门从事台湾古典文学研究的前辈有廖汉臣、陈汉光、黄得时、赖子清、林文龙等,继之者则有廖雪兰、施懿琳、许俊雅、臧汀生、龚显宗、江宝钗、陈昭英等。赖子清于50年代陆续在《台湾文献》、《文献专刊》、《台北文物》等杂志上发表台湾的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介绍文章,以及《郑延平之诗文及其有关文艺辑》、《台湾科甲艺文集》等文史资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又有《古今台北诗社》、《南台湾古今诗社》并编有台湾古典诗词资料集《台湾诗珠》等。廖汉臣有《台湾文学年表》、黄得时有《梁任公游台考》、《台湾诗学之演变》等论文,陈汉光和林文龙分别编有《台湾诗录》和《台湾诗录拾遗》,陈另有《乙未之战与中国诗坛》等论文。龚显宗著有《台湾文学研究》,是他近年来所写的台湾文学论文的合集,包含明清以来的台湾诗人及其诗作、诗话、小说、区域文学等,整理的台湾古典文学资料有《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等。施懿琳是目前台湾古典文学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位,他的硕士、博士论文皆为台湾古典文学研究;硕士论文为《日据时期鹿港民族正气诗研究》(台湾师大1985),博士论文为《清代台湾诗所反映的汉人社会》(台湾师大1991),90年代以来与人合作发表了许多论著。廖雪兰是文化大学的博士,论文亦是台湾古典文学研究:《台湾诗史》。陈昭瑛著有《台湾诗选注》,论文有《明郑时期台湾文学的民族性》、《论台湾的本土化运动:一个文化史的考察》等。江宝钗为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著有《台湾古典诗面面观》、《嘉义地区古典文学发展史》、《清代台湾竹枝词新论》等。
二
台湾乡土文学中古典文学的研究历程,一般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日据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整理保存台湾历史文献为主,它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50年以前为前期,这个阶段的台湾古典文献整理主要是出于个人的爱好,进行的也是一些零星的搜集整理,其中最早的可以推溯到明治38年(1905)王松的《台阳诗话》、大正十年(1921)连横搜集整理的《台湾诗乘》。1950年以后为后期,其特点是由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和出版报刊系统出面,对台湾古典文学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较大规模的整理,并在60年代后期推行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中达到高潮,其主要单位是台湾省文献会、台北市文献会和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整理编印的有廖汉臣等的《台湾省通志稿》(1951-1965),盛清沂等的《台湾史》,陈维英的《偷闲集》,林朝菘的《无闷草堂诗存》等。
在第一阶段的后期,有关台湾古典文学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