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屡查屡犯问题分类管理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业银行屡查屡犯问题分类管理探析

商业银行屡查屡犯问题分类管理探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屡查屡犯问题现状及影响,从屡查屡犯问题行为主体(营业机构和人员两个维度)的表现特征出发,将商业银行屡查屡犯问题细分为复制型、传授型、穿越型、雷同型四类,结合行为经济学、哲学辩证法理论研究,提出分类管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屡查屡犯问题 分类管理   依法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的前提,也事关我国的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有效提高,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逐步加强。但从近几年的违规问题暴露来看,商业银行“屡查屡犯”问题仍是不可避免的管理难点,也成为老生常谈的管理重点。本文从屡查屡犯问题行为主体(营业机构、人员两个维度)的表现特征出发,探讨商业银行屡查屡犯问题的分类管理,结合行为经济学、哲学辩证法理论研究,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一、现状及影响   为了使银行有效防控风险、实现稳健高效运行,监管部门对辖区银行进行非现场监督、现场检查,银行内部审计部(有的称稽核部)实施独立于经营管理的内部监督检查,银行各级经营机构的专业管理部门对各自条线业务开展专业检查,以查促改,以查促进。   即使有着各种各样的检查,有些问题仍然屡查屡犯,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管理和案防工作产生极大的挑战。多次检查,一再整改,反复发生,还会让很多银行员工产生疲劳感和麻木感,形成疲于应付、消极对待的潜意识文化,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内控合规文化建设。   二、屡查屡犯问题的分类   对屡查屡犯问题的管理迫在眉睫。但屡查屡犯问题作为银行业普遍存在的、历史性的难题,由各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我们需要分析归类,便于统筹管理。屡查屡犯问题的行为主体是营业机构和人员,假设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从这两个行为主体表现特征分析,可以将屡查屡犯问题分为复印型、传授型、穿越型、雷同型四大类(见表1)。   (一)复印型   即同一营业机构同一人的屡查屡犯,多次检查某营业机构,发现同一员工出同样的差错。这是非常简单、机械的差错重犯,就像复印机复印文件一样,简称为复印型。   (二)传授型   即同一营业机构不同人的屡查屡犯,多次检查某营业机构,发现该营业机构不同员工出同样的差错。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老带新”、“师带徒”传授不正确知识造成的,简称为传授型。   (三)穿越型   即不同营业机构同一人的屡查屡犯,某员工从A营业机构调换到B营业机构工作,对B营业机构检查时发现该员工出的差错与以前在A营业机构时一样。空间、时间变了,屡查屡犯问题的“主角”没变,简称为穿越型。   (四)雷同型   即不同营业机构不同人的屡查屡犯,对不同营业机构检查,发现同样的问题,但出差错的员工不同。这种屡查屡犯问题,机构之间、人员之间都没有直接关联,大多是因为雷同,简称为雷同型。   三、屡查屡犯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内外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行为的实施均来源于行为主体的动机。屡查屡犯问题的行为主体有营业机构和人员,营业机构由多个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其行为是一种集体决策、组织行为;人员即指屡查屡犯问题的直接当事人,可能是管理人员,也可能是操作人员,其行为是一种个体行为。所以,屡查屡犯问题的行为是由营业机构的组织行为和工作人员的个体行为组合而成的,即:屡查屡犯问题的行为=F1(营业机构行为)+F2(人员行为)。   哲学辩证法认为,行为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三者的函数关系为:行为=F(内因,外因)。从内因看,行为的理性程度取决于主体的自我发展动力与自我管控能力;从外因看,外部竞争压力与监管约束也影响着主体行为。自我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激励促使银行不断扩张,自我管理约束和监管约束则意在防范和管控风险,发展与规范一扬一抑两者相互作用,短期内此起彼伏,长期上寻找自然平衡点。由此可知,屡查屡犯问题的行为=F1(内因,外因)+F2(内因,外因)。   哲学辩证法指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与外因的函数关系为:内因=F(外因),因此,屡查屡犯问题的行为虽与外因密切关联,但根本原因还是内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屡查屡犯问题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业机构和人员的内因,外部竞争压力促使行为主体自我发展冲动,监管约束通过行为主体自我管控才能实现,则可将函数关系式简化为:屡查屡犯问题的行为=F1(内因)+F2(内因)。   (二)组织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是内控机制欠完善。主要表现在:①内部控制不足:有的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操作无章可循;有的制度已过时不适合当下的业务操作,却未作更新;有的制度流程本身存在缺陷或操作系统存在漏洞等。②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