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赛装节”的起源与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楚雄彝族“赛装节”的起源与发展   【摘 要】“赛装节”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楚雄永仁县直苴村寨自己的“情人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演变,其历史文化悠久,内容丰厚,是楚雄彝族文化的一朵绚丽奇葩。文章通过对“赛装节”的起源和发展进行研究,旨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对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楚雄彝族;赛装节;起源;发展   0 前言   云南楚雄永仁县的直苴村寨,彝族先民们在1300多年前有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情人节”――直苴彝族“赛装节”,直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乡村T台。“高山顶上茶花开,阿哥阿妹跳脚来,跳脚跳到黄灰冒,跳脚跳到太阳出……”,这是永仁县直苴村寨彝族赛装场上的真实写照。每年的正月十五,在这里都会有一场盛大的民族盛宴――“赛装节”,直苴彝族赛装节与城市中的时装表演有点相似,称得上是现代时装表演的鼻祖[1]。彝族赛装节是个比美赛智的节日,随着干净而洪亮的唢呐、芦笙的伴奏,赛装活动在各村寨刺绣能手组成的赛装队跳起的“三跺脚”中缓缓拉开帷幕。他们以优美的舞姿展示着自己亲手刺绣和缝制的服饰。除赛装外,彝族赛装节还举行耙田、捆驮子、射弩、踩高跷、顶肩、拔藤等民族体育竞技,这是彝族小伙子体现力量与智慧的时刻,更是彝家姑娘们挑选意中人的重要时刻。   1 彝族“赛装节”的文化内涵   赛装节是中国彝族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据考证,赛装节起源于彝族从狩猎游牧向定居农耕的过渡时期,与“伙头”交接祭祀及土地神火主祭祀有关。正月十五前后庆贺新伙头接任的盛装集合是“赛装节”的雏形。青年猎人朝里诺兄弟发现直苴、播撒谷种及比赛选妻浓缩了彝族从狩猎到农耕及赛装节的起源。因此赛装节把农耕祭祀与比美赛装紧密结合在一起,祭祀(祭祖、祭土主、祭山神等)和赛装是两大主题。节日活动中的打跳狂欢,首先是为了悦神,然后才是“任情而歌呼”的自娱活动。这种悦抻与自娱融为一体的活动,原始宗教的世俗化倾向表现得十分突出。世俗的生命在宗教活动的外衣下噪动,生命的情调(包括人、动物、植物及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得到了“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它显示了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快乐、生命的更新,喻示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一切生命将充满话力,充满希望[2]。   据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楚雄彝族赛装节涵盖了祭祀文化、伙头制文化、生殖文化、服饰文化、古盐道文化、稻作文化。2009年,永仁“赛装节”成功申报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正在努力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楚雄彝族“赛装节”的起源   2.1 关于楚雄彝族“赛装节”的传说   关于彝族“赛装节”的主题和起源,目前,有诸多说法,包括纪念先民说、祭祀神灵说、自然崇拜说、比勤劳赛美丽说、娱乐求偶说等。但最为通行的说法是:这一节日源于朝里诺和朝阿诺弟兄赛装娶妻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彝族猎手朝里诺、朝阿诺两兄弟从月利巴拉来到直苴打猎,惊喜地发现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兄弟两感概地说:“要是能在这里种上稻谷,肯定连年丰收,吃也吃不完。”当他们弯下腰去喝山泉水时,竹筒里突然滚出了三粒金灿灿的谷种。兄弟两顾不上喝水,连忙捡起谷物撒到一个泥潭里,并虔诚地祝愿:“如果这里就是我们彝家安居乐业的地方,那么三颗谷种一定会发芽,长成三大丛,穗头像马尾巴那样粗,那样长。”说完,连夜赶回家,背上毡毯、炊具,搬来弓箭、锄镰,在直苴搭起窝棚,精心管理谷种发芽长成的禾苗。到了秋天,三粒谷种果然长成了三大丛,谷穗确实像马尾巴那样粗,那样长。两兄弟获得丰收的消息传遍了各个村寨,众乡亲随着朝里诺两兄弟迁居到了直苴,他们开垦出了大片大片的田地,在田里种上了水稻,在地里种上了荞、麦、豆、麻。金秋时节,彝家新寨家家户户喜开丰收镰。乡亲们为了报答朝里诺、朝阿诺两兄弟开拓直苴的功劳,都争着为他们说亲,姑娘们对兄弟俩也充满了爱慕之情。可是,朝里诺、朝阿诺两兄弟却说:“哪个姑娘心最灵、手最巧,就和哪个姑娘成亲。”姑娘们知道朝里诺兄弟俩最喜爱彝山的木石花草鸟虫。于是,趁农闲时节,就绩麻、纺丝、染丝线,精心绣制自己的服装。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姑娘们就穿上自己亲手绣制的漂亮服装。集中到村旁格里山上的森林里,让朝里诺、朝阿诺两兄弟挑选自己的意中人。从此,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便成了直苴彝族人民的赛装节[3]。   2.2 楚雄彝族“赛装节”起源于农耕祭祀   所有资料显示,赛装节的来历与伙头制及“青伙”交接祭仪式有关,而伙头制又与稻作农业的产物――伙头田密切相关 。直苴彝族社会中的“取西”和“青伙”是伙头权利和神灵的象征,又是此地农业由旱作转型为稻作的标志;在众多关于赛装节来历的传说故事中,三粒谷种的传说较为普遍。这一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