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北渐与秦风东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楚风北渐与秦风东渐   摘要:   秦嘉、徐淑的诗歌既渊源于秦风,又超越秦风,融合了文人的才学灵感和不同地域文化精神而展示出崭新的精神创造,其创作上的成功标志着汉代陇右地区文化的长足进步。秦嘉、徐淑夫妇对书信体文学具有开拓之功,徐淑《答秦嘉诗》是楚风、秦韵相融合的艺术结晶,并对文人五言诗创作具有推动之功。   关键词:秦嘉;徐淑;楚风;秦韵;中国文学地理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5   秦嘉、徐淑夫妇,生活于东汉顺帝、桓帝时期,生卒年不详,均系东汉末汉阳郡平襄县(今甘肃省通渭县)人。秦嘉于东汉桓帝时举郡上计吏,赴京城洛阳,除黄门郎,后病卒于津乡亭。秦、徐二人婚后两情欢洽,情深意笃,优游于浓郁的艺术生活中,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典范。对秦嘉、徐淑夫妇的文学创作,历来论者多从文人五言诗的成熟等方面来论述①   ,较少见从文学地理学视角来论述的高质量成果。因此,本文拟在“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宏观学术视野下,重新审视秦嘉、徐淑的文学创作。   一、秦嘉、徐淑创作上的成功标志着汉代陇右地区文化的长足进步   秦嘉、徐淑夫妇的诗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全,秦嘉今存《述婚诗》2首、《赠   妇诗》(五言)3首、《赠妇诗》(四言)1首,文《与妻书》、《重报妻书》2篇。徐淑现存作品为《答夫诗》1首[1]185188,文《答夫书》、《又报嘉书》、《为誓与兄弟书》3篇[2]990991。从这些不多的现存作品里,我们就可以领略到秦嘉、徐淑夫妻二人深厚的感情   和非凡的艺术才华,更折射出汉代陇右地区文化发   展的若干信息。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相当明显,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汉代陇右地区的社会文化是相对滞后的。西汉初期,当中原地区文化已经长足发展之时,陇右地区仍是一片寂寥的状况,现在能知道秦汉时期陇籍将领大有人在,秦朝有白起、王翦,汉代公   孙贺、傅介子、李广、李蔡、苏建、苏武、上宫桀、赵充国、辛武贤、庆忌等,皆以勇武著称。然陇右地区文学则无大改观,目前所知的仅是几首传唱于陇右大地上的歌谣等。此种情况到丝绸之路开通才迎来重大转机,随着大批军屯将士、外地文士的到来,陇籍人士中出现能文者如赵充国、隗嚣等,虽然他们的作品在汉代尚不能臻于第一流,但陇人终于在全国文坛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东汉以来,陇右地区文化水平更进一步提升,一个显著标志是较多陇右文士的崛起,如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县)人王符,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市)人赵壹,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人侯瑾,武都下辨(今甘肃省武都)人仇靖,敦煌渊泉(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张奂、张芝、张昶父子等。文化开放必然带来发展,文化交流必然引起繁荣,东汉时期陇右文化的进步是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文化交流、融合效应的彰显。从东汉文人诗歌创作来看,班固是较早创作五言诗的文人。班固作为历史学家的知识结构、思维定势深度影响着其文学创作,“即使像《咏史》这样最适合抒情言理的作品,依然重在陈述史实,……作品风格也相应朴素质实”[3]227。班固之后,张衡的五、七言诗创作艺术技巧明显提高,代表性作品是著名的《四愁诗》《同声歌》等,“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3]227。真正代表着东汉文人五言诗创作艺术成就的,不能不归到秦嘉、徐淑夫妇二人。其五言诗创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人生譬朝露, 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 欢会常苦晚。”这种惜时哀世的情调,与东汉后期中下层文人对于生命意义的体认和哀叹是暗合的。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中评价秦嘉云:“他的诗存者六篇,只有留郡赠妇诗三首是五言的……在东汉五言诗中,他的佳品不但最多,而且最佳。”[4]汉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作品留存可谓凤毛麟角。当时女子较为低下的社会地位决定了除班昭、班婕妤、卓文君等极个别女性作家以外,绝大部分女性的诗歌未能流传下来。而徐淑作为女性诗人,将其独特的心理体验、风雅灵秀的气质注入到文学创作中,展示了陇右地区女性非凡的艺术才力。从班固到秦嘉、徐淑再到“古诗十九首”,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东汉文人五言诗创作终于进入繁荣期,而臻“五言腾涌”的局面。秦嘉、徐淑夫妇文学创作上的成功标志着汉代陇右地区文化的长足进步,已经跻身全国前列,至少与中原文学相比较毫不逊色。   二、秦嘉、徐淑对书信体文学的开拓   我国古代的书信在先秦即已产生,《左传》中的《子产与范宣子书》《郑子家与赵宣子书》等可谓我国古代最早的书信体文学,也是先秦时期流行的具有应用性质的公牍文,其主要用途是商议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事务。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则尽情向任安倾诉自己的遭遇和不幸,说明书信已不再主要局限于政治事务的范围,而逐渐成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