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对果实品质影响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套袋对果实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套袋对果实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国内外水果果实套袋栽培概况;套袋对果实贮藏品质、果实着色、果面光洁度、果实大小、病虫危害、农药残留、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及果实硬度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套袋;果实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09)01―0019―03      1 国内外水果果实套袋栽培概况      据史料记载,我国徽洲几百年前就在雪梨上用桐油纸袋进行套袋,而苹果套袋也有百余年的历史。建国初期烟台果农为了防治苹果食心虫等虫害,曾用书报纸袋进行苹果套袋。大规模果树套袋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90年代以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除了在苹果、梨、葡萄、桃等果树上有商品性应用外,在李、香蕉、龙眼、荔枝及芒果等果树上也取得了极好的应用效果。随着套袋技术的应用推广,研究也不断深入。   20世纪初,日本果农为了防止桃小食心虫等对果实的危害,开始在梨及其他果树上进行果实套袋。20世纪20年代,套袋已成为日本苹果栽培的一项常规技术。1963年,日本青森县苹果的套袋栽培面积占苹果栽培总面积的23.1%。由于果树栽培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日本农村劳动力缺乏,因而80年代后期开始极力推广无袋栽培,但因套袋苹果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明显提高,故目前有袋栽培仍占栽培总面积的47%,其中,青森县高达63.5%。韩国的苹果套袋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劳动力缺乏,套袋苹果栽培面积仅占总面积的5%,套袋苹果主要供出口创汇。美国苹果有袋栽培面积更少。由于劳动力成本高,套袋技术未得到推广。其他国家苹果套袋栽培未见报道。      2 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2.1 套袋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关于套袋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目前仍有异议。多数人认为,套袋能有效提高果实的贮藏性,但也有些研究表明套袋降低了果实的贮藏性。申连长等研究发现,套袋鸭梨在贮藏期间具有较强的抗急冷能力。刘志坚研究发现,苹果套袋后腊粉层变薄,贮藏期间易失水萎蔫。在贮藏期间,套袋果硬度河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等下降幅度较大;未套袋果变化较为平缓且滞后于套袋果的变化。王少敏等研究发现,短枝富士苹果套双层纸袋处理。采收后在5℃下贮藏,套袋果与不套袋果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果实含水量呈上升趋势;贮藏后期套袋果较不套袋果可滴定酸含量降低的幅度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幅度较大,这可能与果实套袋后引起各物质变化的相关酶的活性增高有关。      2.2 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2.2.1 促进果实着色 果皮色泽因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等各种色素含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相”和“色调”。套袋后,光极度减弱,花青苷合成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等酶的表达受到抑制,花青苷合成受阻,叶绿素和简单酚类的合成也受到抑制,果皮黄化;但摘除果袋后,PAL酶等的活性迅速提高,叶绿素变化不大,可见,花青素苷的显色背景改善,表现鲜红或艳红色,且着色均匀。Hillmal等研究认为,套袋后形成黄化果实,其黄化组织比正常组织的光敏色素水平高100倍,而光敏色素是花青苷合成的光受体之一。Jose,Proctor和Arakawa研究发现,与正常的绿色果实相比,去袋后的黄化果实只需少量光辐射就能形成大量花青苷,去袋后13个小时,花青苷合成酶被激活,4~8天后果实着色超过不套袋果。Kikuchi研究认为,套袋的黄化苹果在去袋照光后,表皮和亚表皮几乎同时形成花青苷,而不套袋果首先在表皮形成花青苷,然后随果实成熟花青苷合成部位渐渐内移,这也是套袋的黄化苹果在去袋后迅速着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2.2.2 提高果面光洁度并减轻果锈 果面结构直接影响果面光洁度。套袋可避免风、雨、药剂、灰尘和一些机械磨擦对果皮的刺激与损伤,使果皮良好地发育;套袋抑制了酚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木质素合成减少,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活动受到抑制,因此,果面光洁度明显提高。对不同品种梨进行套袋研究发现,套袋延缓和抑制了果点和锈斑的形成,果点覆盖值减小,果点变小、变浅。套袋与去袋时期及纸袋遮光程度对果实光洁度和果锈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套袋越早、纸袋遮光性越强,越有利于防止果锈,提高果面光洁度。张建军等研究发现,对金矮生苹果于落花后10天、15天套袋,其果锈面积比对照分别降低了15.7%和10.7%,说明提早套袋更有利于防止果锈,提高果面光洁度。套袋早,不仅果实的锈斑、蝇粪斑发生率较低,且果皮细嫩,果点小;套袋晚,则果面粗糙。去袋过早,果点大,果面不洁净。在不同果袋处理中,套遮光性较好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