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想象与诗歌教学结合三种教学新法探讨.docVIP

审美想象与诗歌教学结合三种教学新法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审美想象与诗歌教学结合三种教学新法探讨

审美想象与诗歌教学结合三种教学新法探讨   摘 要:本文探讨受审美想象理论启示的诗词教学新法,利用书法、音乐、剧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新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61-1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古典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之一,那么古典诗歌教学方法也应当做出与之相应的探索和调整。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特色之类的程式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我们要去探索更有生机、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笔者受审美想象理论的启发在诗词教学过程中也尝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书法引入诗歌的课堂   书法与诗歌,虽是不同的艺术,却自古就有着某种不解之缘。历代的书家之中,不乏诗人或具有诗人气质的书者。   我们在诗歌教学中不妨将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神韵。众所周知,书法讲究线条、追求神韵,其实诗歌亦注重色彩缤纷的语言线条和神似、气韵(即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镜花水月、空寂超逸、不着形迹的境界。神韵是诗中最高的境界)。对于书法,神韵乃是洒脱、飘逸,或端庄或凝重或苍劲;对于诗歌,神韵则为贴切、和谐、通畅,或行云流水或自然流转。学生在追求书法神韵的过程中,通过审美想象自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神韵。可以这么说,书法与诗歌是同一种欣赏艺术,带给人相通的审美享受。   二、将歌唱引入诗歌的课堂   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是情有独钟的,其实诗词自诞生那天起,就是为唱而创作的,诗歌就与歌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与音乐是同根而生的艺术形式,音乐离不开诗词,诗词同样不能离开音乐。诗词是具有音乐性的诗词,音乐是具有诗性的音乐。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教祭祀时用的音乐。唐代《集异记》中记载了王昌龄、王之涣、高适“旗亭画壁”的故事,这就是唐代唱诗风气盛行很好的佐证,也正说明了诗歌具有课程的音乐性。而宋词更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鼎盛时期。词又被我们称作“曲子词”,因为它具有音乐性,是依声填词的。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先生在《唐宋词精华分卷?序》中写道“唐宋词在当时是配合着流行音乐演唱的,可以说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现在的不少流行歌曲就是直接采用古典诗词配上音乐而成,而且不乏经典之作,比如说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将《诗经?秦风》中的《蒹葭》谱上曲,成为广为流传的《在水一方》。杜甫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经人改写,创作出了很好听的《白云深处》。我们非常熟悉的《枫桥夜泊》,经人改写有了今天家喻户晓的《涛声依旧》。因此可以说,诗词与音乐的联系从未间断过。   三、将戏剧引入诗歌的课堂   尽管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长于抒情,但并不乏优秀的叙事类作品。有一些古典诗词故事性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古诗词改为短剧进行表演。由于中国古典诗词在叙事中省略了很多叙事类要素,我们在改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将其补出。例如杜甫著名的《石壕吏》,笔者与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研究曾把这首诗改编成了一出剧本:   人物表:老妇、老翁、差役甲、差役乙、媳妇、孙子、致辞者、杜甫   背景:秋天,晚上11点钟。一幢破旧的房子。房子的大门紧闭着,门上的油漆已脱落了不少,寒冷的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远镜头)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石碑。风无情地肆虐着这间房子,让人为它担心。唉,或许,又将有一场悲剧在这开场……   [幕开,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   旁白:在一个深秋的晚上,诗人杜甫来到了石壕村的这间房子里借宿,有些疲惫,早已睡下。有老夫妇俩在昏暗的亮光下,正在痛苦地说些什么,老妇不停地抹着眼泪。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就在此时,一个粗鲁的喧闹声音打破了这片寂静……   ……   [差役们押走了老妇]   [夜更深了,一切都归于安静,了解了一切事情的杜甫走出房间,看见刚翻墙回来的老翁和他的儿媳妇还坐在那里哭泣。]   旁白:天亮了,落叶飘零,传来了几声乌鸦的叫声。   杜甫(枯瘦的身形,憔悴的面容,背着行李,走出门):老伯,保重了。   老翁:保重!早点离开吧!(含泪目送杜甫)   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创造性的演出,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情感生活的审美体验。   总之,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在常规教学之外,要认真揣摩教材,尽可能多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