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教中人性发展哲学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佛教中人性发展哲学思考

对佛教中人性发展哲学思考   关键词:人性;佛性;涅??;发展   摘 要:佛性和人性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的。佛性的涅??也是人性发展的终极,是通过勤学修道炼就的真善至性,是慈悲利他、致力于人世和谐的佛我精神,到达人性发展的至高目标。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55(2007)01―0011―03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于世界范围内,是因为在宗教中总是多多少少包含着积极的、有意义的事物。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其实质就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和追求自我的完善。若从人性的范畴来审视宗教,可以看到佛教始终是“以人为本”的宗教。佛的本义就是“启悟了的人”或者是“醒悟了的人”。佛教的根本教义也就是“即人即佛,即佛即人”,是直接指向了人的本体,即本我,是注重人性的发展。      一、涅??一佛性发展的终极      《大乘起信论》中说:“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从字面上看,涅??的基本意思就是灭度、寂灭。佛教认为,众人是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痛苦的现象世界里,是在各种功名利禄的患得患失中煎熬着,生存着,并且是在诸多的烦恼和矛盾纠葛中折磨着自我。而佛教就在于启示众人,通过人类自我的自觉和内心的觉醒,从杂乱的束缚中获得彻底的精神解放和意志的完全自由,到达人性的终极一涅??。这就是佛教的最高追求,是摆脱了此岸的诸苦之后到达的彼岸的自由。      (一)涅??是人性的自由   人类生命的价值,或者说是人性的终极目标,不是体现在物质的丰足和利益的富有之中的,而是在于精神生命的提升。精神的自由才是人类的真正自由,它能使人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完全的发展,而涅??和这样的人性发展目标是基本一致的。释迦牟尼说过:“一旦获得涅??,就有喜乐,幸福与和平,就处于不断的警觉与自制之中,一个人就生活在自由自在之中。”涅??的境界,是永久的、不朽的,是不能用世间术语来表达的超凡状态,是人类把自我从对世俗利益的无限追求中解放出来,从而到达精神的至上自由。      (二)涅??是人性的至善   即佛即人,佛性即人性。涅??作为佛性的赈济,显现的是人性的清净无瑕,即至善的境界。佛教认为,是因为世人沉迷于欲望,贪婪于利益,所以迷失了自我的本心,作茧自缚,断绝了善根,最终因无法摆脱烦恼而成为了废人。若要彰显净心的本性,就必须自觉、觉他,扫除烦恼的尘埃,唯善是真,觉而成佛。《坛经》中云:“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所以又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有些人认为,佛性的觉悟意味着摆脱尘世沉迷于自我,这是一种误解。其实,真正要使自我能处身于至善的彼岸。是需要进行不断地修悟,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执见,树立无我无私的正见,德行于世,积极超越自我,最终趋向人性的圆满至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常乐我净的涅??,既单纯又美好,它所昭示的,就是永恒的幸福和至上的善;是一个绝对自由的本我,怀着一颗纯清无染的净心,无拘无束地在彼岸的世界快乐着,陶醉着,挥洒着真善的佛性,圆融祥和。      (三)涅??是人性的普遍   “万类纷纭,唯人最灵。”佛教认为,任何个体在根本上都是具有佛性的,只要通过修悟行善,世人都能摆脱尘埃的困扰,涅??永生。善不分男女,佛不分贫富。芸芸众生,本无贵贱之分,我心我佛。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人本心净,只因被凡尘蒙蔽了,就“如青莲花在泥水中,未出泥;如贫女而怀圣胎;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摩尼珠落在深厕;如真金像弊衣所覆;如庵罗树华实未开,如稻米在壳,如金在矿,如像在模。”佛经中的生动喻象,深刻地说明了我性及佛性,无二无差别,是平等普遍的。尘中自有佛身藏。释迦牟尼是佛,世人亦是天真本然佛,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所以从根本上来看,佛性是大众的,人皆有之。佛性也自是不断的,非内非外,非常非无常,就是平常之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如来是佛,佛自恒有,因此佛性的终极并不是遥遥不可及,人心皆可向佛。佛性普遍,人性平等,终究能形成和谐融融的至善世界,佛我涅??。      二、三学――走向涅??的通途      佛教从来不相信神造学说和天命学说。佛教认为,在人生中,既没有上帝的主宰也没有天命的安排,人的一切都取决于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人才是生命和佛性的主体,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在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追求着自我的发展,向往着涅??的境界。但是,通向涅??的道路并不是一条坦途,只有坚守各种戒律、智慧和道德规范等人生行为的基本准则,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的涅??终极。      (一)定三学,修心性   涅??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