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京剧音韵体系简要回顾与美学思考.docVIP

对传统京剧音韵体系简要回顾与美学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传统京剧音韵体系简要回顾与美学思考

对传统京剧音韵体系简要回顾与美学思考   摘要:传统京剧的音韵体系与北京话有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具体体现在声母的分尖团和韵母与湖北方言的相似性上。这种差别的形成,既是因为几代京剧艺术家自身母语的影响,也经过了京剧艺术家有意识的提炼和优化。传统京剧音韵体系在美学上有自身的优越之处,在艺术形式不断变革的当代,应在综合考虑戏剧美学效果的尺度上加以公允的扬弃。   关键词:京剧; 音韵; 美学   中图分类号:J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11-0122-03      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中的优秀代表与集大成者。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徽调“三庆班”进京为乾隆皇帝庆贺八十寿诞,嘉庆道光两朝出现了“四大徽班”称盛的局面,而后道光年间湖北汉调北上与徽班合流,又广泛吸收了各地声腔曲调之特点,几经发展变迁成长为流行全国的剧种,被誉为“国粹”。京剧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表演艺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其艺术表现形式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来西特、谢尔盖?爱森斯坦、尤金?奥尼尔等许多西方艺术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传统京剧与中国各地传统地方戏区别很多,难以一一枚举。但其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区别是戏曲爱好者和从业者必定要注意到,并且绝对无法回避的。那就是传统京剧的音韵体系和传统地方戏曲音韵体系的巨大差别。   让我们考察一下几种地方戏曲的音韵体系的特点:楚剧姓“楚”,它的音韵体系直接来自于黄陂孝感一带的方言(黄陂孝感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赵元任先生曾将江淮官话黄孝片称为“楚语”)。粤剧姓“粤”,其音韵体系直接来自于粤方言的标准语广州话,亦即广东省籍人俗称的“广府话”、“省城话”或“白话”。越剧姓“越”,它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的嵊县,在上海发扬光大。虽然其音韵系统并不完全是嵊县方言的音韵系统,但这个经袁雪芬等越剧大师改良过的音韵系统却是与苏锡常沪杭嘉湖宁绍地区的北部吴语音系高度兼容的。事实上北部吴语内部本身就有着一定的互通性。   然而,传统京剧却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姓“京”。如果以为京剧的发音就是北京话的发音,那就大错特错了。例子俯拾皆是。兹列举几个:   梅兰芳《贵妃醉酒》:这景色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百:[p],北京话[p??Vi]。   梅兰芳《霸王别姬》: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歌:[ko],北京话[k]。   裘盛荣《铫期》:老臣我年迈如霜降,娘娘待老臣恩如山。如:[?抻],(此符号左上和右下带勾,下同)北京话[ru]。   杨保森《李陵碑》:金沙滩双龙会一战败了,只杀得血成河鬼哭神号。河:[xo],北京话[x]。   同上:可怜他,尽得忠,又尽孝。尽:[tsin],北京话 [t?揶in]。   梅兰芳《女起解》: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街:[t?揶iai],北京话:[t?揶iε],心:[sin],北京话:[?揶in]。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传统京剧发音与北京话的发音实际上是两回事。实际上,我们也找不到一种方言,其音韵体系能够与京剧的音韵体系较完整的契合。   那么,传统京剧音韵体系的整体面貌与北京话的区别究竟是怎样的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归纳:   第一,声母上的显著特征是字分尖团。所谓尖团字是广韵音系中精清从心邪母字和见溪群疑晓匣母字中韵母有[i]或[y]介音的字的统称。见溪群疑晓匣母字中如果有[i]或[y]介音(这类字称作团音字),容易产生颚化,从而使舌根塞音和鼻音变为舌面前塞擦音和舌面前擦音。如“京”、“卿”、“鲸”、“杏”在广韵音系中的声母本来是[k]、[k]、[g]、[h],由于颚化,声母分别变成了[t?揶]、[t?揶]、[t?揶]、[?揶]。这一点在汉语的北方方言中都是如此(除少数地区少数字以外,如武汉方言街[kai]),在许多南方方言中也是如此,例如湘方言、吴方言。而精清从心邪母字中有[i]或[y]介音的(这类字称作尖音字),在语音演变过程中,也容易由于前述颚化的影响,从舌尖前擦音和塞擦音变为舌面前擦音和塞擦音。如“精”、“清”、“心”,在广韵音系中声母本来是[ts]、[ts]、[s],由于颚化,分别变成了[t?揶]、[t?揶]、[?揶]。但是相对于前述见溪群疑晓匣母字来说,这种颚化较不容易发生,因此汉语方言中未变化的情况比比皆是。显然,北京话和武汉话是已经完成这种变化的。这种现象就叫作尖团合流。而比如北部吴语中,基本上尖团都没有合流,比较特殊的情况是上海方言。解放前上海方言也是字分尖团的,而解放后由于受到普通话推广的影响,现在已经不分尖团了。[1]传统京剧字音就是分尖团的,所以这就造成了这类字的发音与北京话有很大区别。前述例子中的“尽”、“心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