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秋举与《八闽之子》一起成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秋举与《八闽之子》一起成长   缘起      1999年底。一个冬日的午后。中央电视台方楼二楼小咖啡厅。暖意盎然,咖啡香浓。在这里,在这个汇集了众多优秀电视制作人的地方,潘秋举遇到了他乡故人――在《东方之子》栏目担任编导的张克荣。其时,张克荣已准备独立斥资200多万,或举债,或筹钱,做一档《华人纵横天下》人物传记纪录片,记录全世界杰出华人的奋斗历程。   当潘秋举见到张克荣的那一刻起,思绪也就回到了5年前。   那是1994年底,毕业于厦门集美大学中文系的潘秋举,从众多报考福建电视台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被录用在福建电视台少儿组当编导,他做的第一个专题节目是《寻找郑和的足迹》。正当他要回家乡长乐拍片时,正好摄像出差了,彼时有朋友说叫一个北广毕业的同事张克荣来帮忙拍摄。那是他们俩第一次接触,却成功地结缘合作了这部日后被大众广为认可的中国电视系列人物纪录片。   对潘秋举而言,恰是从做这个专题片开始,这个中文系爱写诗的男孩,找到了做电视的心情。后来,张克荣去了北京。潘秋举也转到了法制节目组。   随着编导的片子越来越多,潘秋举对制作节目的感觉越来越好,这也激发了他的信心。从那时起,对于片子的架构,编辑时的逻辑性,他都驾驭得十分自如。   其时,中央电视台有个法制类的专题栏目叫《社会经纬》,有一次《社会经纬》承办的全国法制节目交流培训会在福州举行,潘秋举作为东道主福建电视台法制节目组的主要编导,他的专题片给《社会经纬》制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初,潘秋举来到了北京,来到了中央电视台。他独立制作的第一个节目,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正草案颁布时的一档专题节目,反映基层民主建设,历经两个多月,他上访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汉斌、姜春云、美国前总统卡特,下跑遍全国农村采访村民,充满力度地宣传了这部法律。   在央视将近两年的历练之后,潘秋举对电视专题片的框架,构思的能力,以及如何按电视学要求让镜头工整、有动感、流畅性好,让零散的画面变得好看,他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   张克荣看中了潘秋举的制作能力,并和他商谈加盟《华人纵横天下》之事。虽然当时电视纪录片根本没有市场,但张克荣的实力,同样让滔秋举义无反顾地跟随他,帮助他起筹备。就这样,在随后的两年里,潘秋举一边做人物系列片,一边积累经验和人脉资源。   北京的饮食和气候并不是潘秋举所喜欢的。2002年底,滔秋举回福州老家过年后,就打消了再回北京的念头。倒是有一个崭新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了。从张克荣做华人系列片的思路拓展开来,做福建籍人物纪录片,   彼时,福建尚未有一档纯粹宣传福建人的电视栏目。潘秋举认为,当观众面对优秀人物已经获得的成就和创业历程的回顾时,会激发自己的拼搏情绪,让自己的生命撼动起来,并为自己所不知道的杰出福建人感到骄傲与自豪。   彼时,张克荣的制作力量、制作水平和制作模式,也让潘秋举有了借鉴的动因。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制作精良的人物纪录片会有很好的生存空间和市场渠道。   然而,一个决定之后,总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但潘秋举所做的却是无悔。无悔地朝着既定的目标,执着而铿锵有力地走下去。他说:“总觉得精神力量的打动是最具震撼力和影响力的,也是最持久的。曾经与众多的杰出人物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把他们精彩感人的故事与独特成功的理念,用摄影机记录下来,传播给观众,那是一件一生都引以为豪的事。”   其时,一本脑白金总裁史玉柱的《沉浮录》,让潘秋举足足看了6遍,史玉柱从成功到失败,到站起来,再创辉煌,总能引起他的共鸣。脑白金能十几二十年地坚持下来,鼎立市场,他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让潘秋举耳目一新。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2003年11月,一档名为《八闽之子》的电视栏目,在八闽大地诞生了。潘秋举在诗句里写下:“无论在本土/还是在全国各地/抑或在异国他域/始终都有一种力量告诉世界/八闽之子/敢拼敢闯/爱拼才会赢/3500万闽人/1300多万海外游子/共同地昂首挺胸/留给天地的/是汗水以外响彻五大洲的豪迈/留给历史的/是巍峨耸立创造未来的丰碑。”   正是《八闽之子》的开播,电视真正成了潘秋举的主业,他也因此真正挖掘和创造了自己的潜能。      和《八闽之子》一起成长      2003年11月29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八闽之子》在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开播。   第一期推出的是当年第一热点人物闽商许荣茂,正在建盖福州地标性大厦,但他是个极其低调的人。为采访到他,潘秋举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人脉优势,最终,许荣茂接受了《八闽之子》唯一一家电视媒体的采访,甚至带栏目组去他家,除开会外,其它时间都陪着潘秋举他们。   但栏目开播之后,却受到了质疑。节目能不能生存?一周两期,经费投入有没有问题?是不是掏钱去砸?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