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命说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巡命说解析

张巡命说解析   摘要:《〈张中丞传〉后叙》一文是韩愈为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城的张巡、许远辩诬之作。文中有一段话,对理解张巡的思想和性格至关重要:“巡   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他临终前对部下所说“死,命也。”郭注为:“张巡准备牺牲,以‘命’安慰部下,表示他的满怀悲愤。”结合张巡生平事迹、胸襟怀抱及临终前的表现   来看,笔者认为此处释义欠妥。从儒家天命观对后世的影响及张巡临终表现来说,张巡言“命”,并非悲愤。   关键词:张巡;《〈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郭锡良   中图分类号:H1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张中丞传〉后叙》一文是韩愈为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城的张巡、许远辩诬之作。在这篇文章中,韩愈对各种流言蜚语进行了严正的驳斥,赞扬了张、许的历史功绩,同时对当时唐王朝削平藩镇,维   护统一也起了积极作用。文中有一段话,对理解张巡的思想和性格至关重要:“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   ”他临终前对部下所说“死,命也。”郭注为:“张巡准备牺牲,以‘命’安慰部下,表示他的满怀悲愤。”   结合张巡生平事迹、胸襟怀抱及临终前的表现来看,笔者认为此处释义欠妥。   张巡在《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传,被列入忠义之士。史书记载张巡既是文武全才,又是重义尚气的豪侠之士。他有超世之志,旷世之才,却生逢乱世,无力回天。他被困孤城,四面楚歌,却顽   强作战,死而无悔。张巡是忠君不贰,义薄云天之人。他的忠,表现在临危不惧,死守雎阳。被围困数月,不知玄宗生死,外无援兵,内缺粮草,仍坚守城池,还多次说服叛贼降将,对朝廷忠心不二。   在城池即将攻陷之际,仍向西朝玄宗的方向叩拜,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其忠君,可以说达到了“事君,能致其身”,将生死置之度外,   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城陷被缚后,他仍骂贼不止,称自己是“为君父死”,可见其深受封建正统的忠君思想影响。他的义,由内外交困,城内食人且尽时,杀爱妾给将士吃,可见一斑。尽管以   当今的思想观点来看,张巡此举有些惨无人道,但在那个把女人当做男人附庸的时代,危急时刻,能让士兵“食其所爱之肉”,也颇有些大义凛然了。城陷被缚时,逆贼为张巡的气节所折服,虽打算放   了他,但迫于其义,爱而不敢留。   从其生平事迹来看,张巡是兼具文韬武略的全才,有勇有谋。可以说是集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智慧于一身的人物。他的“草人借箭”堪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相媲美。《新唐书》记载   张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这样一位有超迈之气的志士仁人,慷慨赴死之时,安慰悲痛的部下说:“汝勿怖,死,命也。   ”其人其言,是满怀悲愤,还是泰然处之?这还要结合张巡的胸襟怀抱来看。这句话反映了张巡作为封建士大夫的生死观。张巡是进士出身,博通群书。自称“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唐代科举考   试的标准教材是儒家经典,儒家思想对张巡的影响深入骨髓。即以《论语》来说,其中论及与张巡所言“命”相同的说法有8处。例如“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所   言“命”、“天命”(3处)、“天”(16处)可以结合起来考察,君子是“知天命”、“畏天命”的,孔子就自称“五十而知天命”。   台湾学者傅佩荣认为,一般而言,“天命”包含两个意思:第一个叫做命运,第二个叫做使命。人活在世上自有命运安排,……所有的遭遇都属于命运,并非个人所能控制。孔子所谓的“知天命”,显   然是指“使命”而言。知识分子之所以会有使命感,是因为他们了解过去的世界如何运作,看到局势纷乱,知道如何才能让国家走上轨道,他的这种了解就构成一种责任感。①孔子在生命遇到危险的时   候,都毫不犹豫地把“天”抬出来,等于是宣布他的信仰。例如,子畏于匡,曾称“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在孔子的心中,“天”永远不是单纯的自然界,而是代表人类生命的来源。孔子   心中自有他对“天”的信仰,所以知道自己的生命要对天负责。②命运也来自天,因为一切都来自天,所以它也属于天命的范围之内。命运比较偏重于对自然生命的操纵这一面,使命则偏重于提醒自己   发展精神价值的这一面。③   所谓“命”,正如宋代大儒朱熹回答弟子提问所说:“命者,天理流行,付与万物之谓也。……万物受命于天以生,而得其理之体,故仁义礼智之德根于心而为性,其既生也,则随其气之运,故废兴厚   薄之变,惟所遇而莫逃。”钱穆先生解说为:“今特当注意者,命中有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