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养猪生产中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干扰素在养猪生产中应用

干扰素在养猪生产中应用   摘要:现代养猪主要呈现规模化、集约化模式,小型猪场逐渐被大规模猪场取代,但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进而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猪的疾病错综复杂,就进一步加大了?B殖难度和风险,而猪的病毒性疾病尤其是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给猪造成的困扰尤为严重,干扰素(IFN)的应用成为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最佳选择。介绍了干扰素在两种常见的猪的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病毒性疾病;干扰素;应用   中图分类号:S859.7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01-0009-03   中国作为一个养猪大国,在世界养猪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国和发达国家如丹麦,荷兰等国家相比,无论是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还是MSY(每年每头母猪出栏肥猪头数)水平上仍有很大差距,而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中疾病占主导地位。猪场疾病复杂,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各种流行的病毒性疾病,养殖户没有办法,仍然依靠疫苗接种来控制疾病发生,但近几年病毒性疾病包括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和流行性腹泻等病毒的变异使得疫苗防控效果大大降低。针对病毒性疾病,猪场会选择使用部分中药治疗,但中药由于起效慢,也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而干扰素(IFN)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抗病毒对动物的侵扰。IFN不仅可以抵抗病毒,还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在机体抵抗外源性病毒病原体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目前有天然IFN和经过原核或真核生物表达的重组IFN应用于临床治疗,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且不产生耐药性。   1 猪干扰素介绍   1957年,英国科学家Isaacs和Lendenman等人用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绒毛尿囊膜时,发现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细胞因子,进而干扰病毒复制,遂将其命名为干扰素(IFN)。1980年,WHO根据IFN抗原特异性的差异将其分为三类:IFN-α、IFN-β和IFN-γ;后来人们又根据IFN作用的受体不同而分为两型:Ⅰ型IFN和Ⅱ型IFN,其中Ⅰ型包括IFN-α、β、w、τ和δ等;Ⅱ型只有IFN-γ,Ⅰ型和Ⅱ型IFN共同使用还具有协同作用,比单独使用一种IFN效果更佳。IFN作为细胞因子其本质是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和抑制细胞分裂等功能[1]。但IFN具有种属特异性,即某种动物细胞产生的IFN只对同种动物生物细胞产生作用而不对其他动物细胞产生影响,但猪白细胞(主要是a)IFN除外。   猪IFN-a不仅可以治疗和预防猪的病毒性疾病包括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而且有研究人员证实猪IFN-a还可以对牛、羊的病毒性腹泻有治疗效果。常建华等[2]用猪白细胞IFN预防和治疗羔羊腹泻,结果表明对羔羊保护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5.3%和88.0%。猪圆环病毒病作为免疫抑制性疾病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很大困扰,有效控制圆环病毒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养猪水平。张真[3]用猪IFN-a对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猪进行治疗,用药后,病猪情况基本好转且再无新病例出现。同时,IFN还有增加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作用,曹瑞兵等[4]证明IFN还可以增加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姚?跸?[5]通过试验证明猪IFN-β对伪狂犬病毒(PRV)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 干扰素在常见的两种病毒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2.1 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又被称作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是由DNA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猪圆环病毒(PCV)引起,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员。   2.1.1 病原特征 根据PCV致病性、基因组差异和血清型的不同,将其分为PCV1型和PCV2型,其中只有PCV2型病毒具有致病性。另外有学者研究,仔猪的先天性震颤的发生过程可能与母猪感染猪瘟病毒(CSFV)和PCV2有关,其中PCV2型病毒与CSFV病毒起协同作用[6]。   2.1.2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传染给断奶仔猪,尤其是2~5周龄仔猪最易感,少数怀孕母猪感染PCV后可经过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该病主要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2.1.3 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 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被毛粗乱,呈渐进性消瘦,贫血,皮肤上常见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红色到紫色的出血斑点。约有20%病猪出现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黄染。   全身淋巴结变化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地变硬,呈灰白色,切面干燥有少量淋巴液。肺脏多膨胀不全,质地变硬,肺间质常因增生和水肿而变宽,因此,肺脏的外观多呈现大理石样。肾脏肿大,色泽变淡或苍白,表面常散在灰白色大小不一的病变。   2.1.4 猪圆环病毒病发病情况 童武等[7]对来自福建、广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