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纹枯病研究进展

小麦纹枯病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在我国呈逐年加重趋势,国内外也加强了对该病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从小麦纹枯病病原、侵染过程、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今后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侵染过程;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2.4+4;S435.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1-0169-02      ResearchProgressofWheatSharpEyespot   CHEN Jian-huaZHANG Chi-changXU Dong-fangZHU Sheng-yan   (Haizhou Agriculture,Forestry and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Lianyungang in Jiangsu Province,Lianyungang Jiangsu 222023)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heat sharp eyespot has increased trend in China,which has also strengthened the research and made great progress from China and abroad. The wheat sharp eyespot pathogen,infection process,occurrence,impact factors and prevention were summarized,and future integrated control of wheat sharp eyespot research was discussed.   Key wordswheat sharp eyespot;infection process;occurrenc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小麦纹枯病又称小麦尖眼斑病(wheat sharp eyespot),是小麦上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近几年来,由于小麦品种、栽培制度、肥水等条件的改变,加上纹枯病菌累积,该病发生地域迅速扩大,危害日趋严重。目前该病在我国近20个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以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陕西、贵州、湖北及四川等省麦区发生普遍和危害严重[1],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直接的威胁[2-3],轻者产量损失5%~10%,重者减产20%~40%,甚至造成枯孕(白)穗,颗粒无收[2-5]。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就小麦纹枯病的症状、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防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1侵染过程及发病症状   刘雪梅等[6]研究表明,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侵染小麦的过程中,病原菌在穿透寄主之前产生侵染垫、菌丝圈以及形态简单的单附着胞等侵染结构,由侵染垫基部菌丝或附着胞产生的侵染菌丝直接或通过气孔侵入寄主,也可见菌丝直接侵入寄主,菌丝侵入寄主表皮后迅速在受侵细胞内呈网状扩展,并直接穿透毗邻细胞的细胞壁,向其他细胞纵横扩展,受病组织出现细胞变形、变空,接近菌丝的质膜发生质壁分离,质膜断裂:叶绿体变形、变小或接近消失,类囊体被破坏,叶绿体内嗜锇颗粒减少或无;线粒体系列组织解体或病变。进而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枯白穗等不同症状。具体的主要病症前人皆有详尽的描述[1,7-8]。   2小麦纹枯病危害规律及影响因素   2.1小麦纹枯病的危害规律   小麦纹枯病的危害规律一般包括5个阶段[1],即冬前发病期、越冬静止期、病情回升期(横向扩展期)、发病高峰期(严重度增长期)和病情稳定期(枯白穗发生期)。但不同地区各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小麦植株发病严重度有所不同,与当地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病害在冬季和拔节期形成2个发病高峰[9]。   冬前发病期:该时期土壤中越夏后的病菌侵染麦苗,在三叶期前后始见病斑,整个冬前分蘖期内病株率一般在10%以下,侵染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病症发生在土面附近或略高于土面。越冬静止期:该时期麦苗进入越冬阶段,病情停止发展,冬前病株可以带菌越冬,并成为春季早期发病的重要侵染来源。病情回升期:该时期以发病株的增长为主要特点,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随气温上升,病菌侵染在麦株间扩展,病株率明显增加,病株激增期在分蘖末期至拔节期,严重度多为1~2级。发病高峰期:一般发生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中旬,随着植株基部节间的伸长与病菌的蔓延发展,由表及里侵染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