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慧远戒律观及其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庐山慧远戒律观及其实践

庐山慧远戒律观及其实践   慧远是初期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学僧,并在庐山首创汉僧教团。虽然庐山教团的具体运作现已不详,但僧传所记慧远及其弟子的生平中,有涉及戒律的片段,由此可见慧远的戒律观及其实践;尤其慧远临终时为遵从戒条,拒服米汁蜜浆或续命,更是千古传诵。本文征引原来律典的说法,对这些事例加以分析,期望能对中国戒律学和僧团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慧远 佛驮跋陀罗 戒律 五石散 林葬   作者:屈大成,香港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讲师。      庐山慧远(334-416)是初期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学僧,有《大乘大义章》、《沙门不敬王者论》等名篇流传,并于江西庐山凝聚以百计的追随者,建立起有规模的僧团。在慧远时代,律典未完备,中国佛教徒未有机会充分掌握印度律制。不过,慧皎(497-554)《高僧传》记载慧远几件牵涉戒律之事,从中除可见其戒律观及相关的律制实践外,还有助于了解印度律制于中国施行的具体情况,十分值得探讨。      一、律典东传和慧远的律学著作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至慧远时代已历近400年,大小乘经典陆续译出,唯律典寥寥可数;而僧众也以西域僧为主,汉人出家则受限制。如后赵王度曾向石虎(295-349)上奏说汉代只准西域人建寺侍奉,汉人不得出家,曹魏亦承袭这做法;王琰(梁天监502-519年中卒)《冥祥记》记“太康(280-289)中,禁晋人作沙门”;桓玄(369-404)曾说“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踏入东晋,汉人佛教徒日多,对戒律甚为渴求,是时流传的比丘戒有昙柯迦罗的撮译本、竺僧舒传本、法潜传本,尼戒有竺法护(晋建兴313~316年末卒,年78)译本、觅历传本、慧常传凉州本,以及竺法汰(320-387)令外国人译出的片段,远未臻完备。慧远的老师道安(约312-385年)便致力搜寻律典,至其晚年,《十诵比丘戒本》、《比丘尼大戒》、《比丘尼受戒法》、《鼻奈耶》等译出,道安及其同道竺法汰、竺昙无兰等参与译事,写下《比丘大戒序》、《鼻奈耶序》、《比丘尼戒本序》、《关中近出尼二种坛文夏坐杂十二事并杂事共卷前中后三记》、《大比丘二百六十戒三部合异序》等序文,显示对律制的细致探究。道安更编著“僧尼轨范”和“佛法宪章”,包含“行香、定座、上经、上讲”等规定。慧远追随道安多年,想必承袭了这些律制安排。姚秦弘始六年(404)始,弗若多罗诵出《十诵律》,鸠摩罗什(344-413或350-409)译文未竟,弗若多罗去世,慧远深以为憾。翌年,慧远听闻昙摩流支到中土,亦精通这律典,即派弟子昙邕传书请昙摩流支于关中续译,未及校订,罗什去世,卑摩罗叉(约336-约413年)再加修订,成为定本。《四分律》也由佛陀耶舍、竺佛念等于姚秦弘始十二至十五年(410-412)在长安译出。东晋义熙十年(414),法显(334-420)西行求法回来,两年后上庐山,跟慧远谈到在西域的见闻,也有可能涉及法显其后译出的《僧祗律》。总而言之,慧远于离世前几年,才有机会读到《十诵律》和《四分俸》,《僧祗律》(418)和《五分律》(423)均未尝得见。他对于戒律的认识,主要来自道安以及是时流传不完整的律典。   据僧?v(445-518)《出三藏记集》所载,宋明帝(465-472年在位)敕中书侍郎陆澄编辑《法论》,搜罗佛教文献,现存其序文记《法论》第七帙为《戒藏集》八卷,收入《法社节度序》、《外寺僧节度序》、《节度序》、《比丘尼节度序》,《桓敬道与释慧远书》往返三首、《释慧远答桓敬道书论料简沙门事》、《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袒服论》等,皆为慧远之作。由此可见,在南北朝佛教徒心目中,慧远有律学著作。当中慧远为之作序之《法社节度》、《外寺僧节度》、《节度》、《比丘尼节度》四书,不见载经录,当早失佚,序文亦不存。据名字推想,“法社”是出家在家教徒混合组成的团体,“法社节度”乃法社的宗旨以及活动守则的规定。“外寺僧节度”乃针对外来僧众的处理。“节度”或是僧团法规的概述。“比丘尼节度”乃有关比丘尼的法规。要注意的是《法论》序文并没有说这四书为慧远所作,他愿写序文,即表示对这些法规的认可,或为庐山僧团所采用。其余《释慧远答桓敬道书论料简沙门事》、《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袒服论》等,虽牵涉到僧人的类型、为反抄衣者说法戒、僧服的规定等,但均乃对应世俗人的质疑而作,较少从律制角度出发分析,不算严格意义的律著,亦已广为学者所论究,故本文不涉及。   此外,《高僧传?僧智传》提到疑似慧远的律作,后秦姚兴(393-416年在位)主政时,崇敬三宝,设会供佛,出家者众。后罗什入关,大量僧众慕名而来,致良莠不齐。后秦姚兴下旨说:“大法东迁,于今为盛,僧尼已多,应须纲领。宜授远规,以济颓绪”。有些学者以“远规”指慧远的法规,其实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