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战国策相关纪事校读札记-reading notes o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relevant records of warring states.docxVIP

史记和战国策相关纪事校读札记-reading notes o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relevant records of warring states.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记和战国策相关纪事校读札记-reading notes o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relevant records of warring states

PAGE PAGE 1 前 言 春秋之後,進入了七國爭雄的時代。七國連年征戰,在軍事、政治、外交等 各方面的鬥爭十分激烈。在文化和思想學術的發展上,百家爭鳴,辯家鵲起,創 造了輝煌的先秦文化,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無疑,這是我國一個重要的歷史時 期,對我國歷史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因而這段歷史時期的相關史料記載也歷來 為人們所注重。關於戰國時期的史料記載當首推司馬遷之《史記》,次之則為劉 向所編之《戰國策》。 一、《史記》古今研究概述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記 載了中國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一百三十篇,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分十二本 紀、八書、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大部分。《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 一般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也省稱為《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 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1、版本源流 《史記》成書後,由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公諸於世。之後,因互相傳抄,所據 底本又各不相同,在其流傳過程中,產生了眾多的《史記》版本。 南北朝時期的抄本殘卷是現存最早的《史記》版本,其僅有兩件殘卷存世: 一是《史記集解張丞相列傳》,一是《史記集解酈生陸賈列傳》。此兩件殘卷現藏 日本石山寺,1918 年,由羅振玉影印,以《古寫本史記殘卷》刊行。 唐代對《史記》的研究盛極一時。目前存世的有敦煌石窟三件藏本:《史記 集解燕召公世家》殘卷、《史記集解管蔡世家》殘卷、《史記集解伯夷列傳》殘卷。 但此三件殘卷與今本《史記》異文甚多。另有幾件唐抄本傳於後世,但對其是否 為唐代抄本,各家說法不一。 北宋淳化年間,《史記》始有刻本。此本已失,景佑年間對淳化本進行修補, 流傳至今,即景祐本《史記》。北宋本《史記》傳世本尚有杏雨藏本。杏雨藏本 亦是在淳化本基礎之上刊刻而成,原本已殘,僅存六十九卷。北宋仁宗嘉祐年間 再次刊刻《史記》,是為嘉祐本。今存北宋三本《史記》刻本對後世本《史記》 的勘誤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至南宋,《史記》版本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改北宋《史記集解》的單注本, 開始出現《集解》《索隱》二家注合刻本和《集解》《索隱》《正義》三家注合刻 本。其中,三家注本對後世影響最大,南宋慶元年間的黃善夫刻本是最早的三家 注本。此本創《史記》三注合刻的體例,成為後世《史記》版本最重要的形式。 現在通用的中華書局本《史記》即三家注本。 2、文字校勘、評注 《史記》成書後,由於被班固等正統漢儒斥為“是非頗繆於圣人,論大道則 先黃老而後六經,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姦雄,述貨值則崇勢利而羞賤貧”,1被指 責為對抗漢代正宗思想的異端代表,以致時人不敢研習。唐代,由於古文運動的 興起,文人們對《史記》給予了高度重視。隨着《史記》的聲望與日俱增,各家 各派注釋和評價《史記》的書也源源不斷的出現。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三家注” (劉宋裴駰《史記集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張守節《史記正義》)。1959 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史記》,以金陵書局本為底本,對《史記》原文及“三 家注”作了全新的斷句、標點和分段整理,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自宋以後,研究《史記》的著述增多,較有代表性的如清梁玉繩的《史記志 疑》、崔適《史記探源》、張森楷《史記新斠注》(成書於 20 年代,未定稿。1967 年由楊家駱編纂整理出版,但文有殘缺。南京圖書館收藏有張森楷《史記新斠 注》。)、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札記》等。 日本學者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根據日本所藏《史記》舊鈔本並蒐輯 三家以後研究《史記》的有關資料,編成《史記會注考證》一書,其中僅就正義 而言,即超出宋以來刻本約有千條之多,這是一部可貴的參考資料。後來,水澤 利忠撰《史記會注考證校補》,以補《考證》之闕。此書匯集歷代學者注釋,加 上他自己的考證,內容相當豐富,造詣匪淺。 自漢代至清代,《史記》的研究專著頗多,囊括了名物典章、地理沿革、文 字校勘、音韻訓詁、版本源流以及疏解、評注等領域。但《史記》自存世 2000 餘年來,為《史記》全書作注的人不下數十家,然治《史記》者所器重者僅“三 家注”而已。事實上,“三家注”亦有其闕漏之處。 2005 年,韓兆琦《史記箋證》一書出版,共 550 萬字。全書對《史記》原 1 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 年,第九冊第 2737-2738 頁 3 3 文重新標點、考證、校勘,對歷代箋注成果進行整理,以大量的考古成果印證史 實、訂正錯訛,並收集了古今中外名家對《史記》所涉人事的點評,是《史記》 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2007 年,中華書局出版王叔岷的《史記斠證》,該書廣泛運用經、史、子、 集以及古注、類書等校證《史記》,解決了很多前人無法解決的重要問題。作者 所作的主要工作有字句整理、史實探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