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词语分析-an analysis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zi di shu collected in chewangfu of qing mongolia.docxVIP

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词语分析-an analysis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zi di shu collected in chewangfu of qing mongolia.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词语分析-an analysis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zi di shu collected in chewangfu of qing mongolia

PAGE PAGE 10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子弟书与八旗子弟 子弟书又称清音子弟书,是清代北方曲艺之一种,乾隆至民国初年,它在北 京及东北地区流行近两个世纪。盛行于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所制之曲,人争 传诵,纸贵一时。到民国初年,子弟书被大鼓等曲艺取代,渐趋消亡。 学界一般认为此种曲艺名称来源于“八旗子弟”,清人震钧所著《天咫偶闻》 记载: 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创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 城调、西城调之分。西调尤缓而低,一韵萦纡良久。此等艺,内城士夫多擅场, 而瞽人其次也。然瞽人擅此者,如王心远、赵德璧之属,声价极昂,今已顿绝。 从这段话可以知道子弟书始创者为八旗子弟,演唱者为内城士夫和瞽人。 清代京城内城均为八旗居住,八旗各旗按旗而划居,所以“内城士夫”应专指八 旗子弟。 《清稗类钞》音乐类“子弟书条”也说: 京师有子弟书,为八旗子弟所创。 另有梦幻道人说: 旗籍子弟多为之,故又名子弟书。 《都市丛谈》①“八角鼓条”写道: 演唱者多是贵胄皇族,故称子弟。 可见子弟书名称来源于“八旗子弟”。子弟书中也多次使用“子弟”一词, 《须子论》:“瞄见了报子贴出子弟排演”,《随缘乐》:“子弟尊重又粘上红签”, 《拐捧楼》:“为的是预备子弟众名贤”,“喜出望外是子弟艺来真绝妙”,“为劝那 风流子弟改恶从贤”,《票把儿上台》:“子弟消闲特好玩,出奇制胜效梨园”,等 等,不胜枚举。“子弟”一词指的是什么?《绿棠吟馆子弟书选》序中如是说: 至于子弟二字,亦颇耐人寻味。类如诗书子弟、青年子弟、大家子弟以及膏 粱子弟、纨绔子弟、浮浪子弟皆子弟也,而此子弟究竟何属乎?盖京师俗谓演剧 受钱者为生艺,不受酬者为子弟。由是言之,则此书无论若何子弟均可歌可读者 矣。 由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子弟书的创作者是“八旗子弟”;二是子弟 书不以赚钱为目的,为区别于以赚钱为目的的“生艺”,所以叫“子弟书”。 和其他北方俗曲不同,子弟书的作者并非一般民间艺人,大都出身于八旗世 家,饱读诗书,但和其他民间文艺一样的是作者绝大多数属于无名氏,我们无从 知道作者是谁,更无法考证其生平事迹。今天我们能考查出署名的作者有二三十 ①逆旅过客:《都市丛谈》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5. 位,他们署名方式比较特别,通常于曲文中隐含名号,如《老侍卫叹》结尾的时 候说“闲笔墨偶从意外得余味,鹤侣氏为破寂寥写謔词”,《官衔叹》结尾“闲笔 墨小雪窗追写官箴叹,顺一顺一世窝心气不平”,《阔大奶奶听善会戏》结尾“真 正是大家气概多尊贵,文西园闲谱尼庵作阔情”。但是即使如此,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也仅仅知道这些在曲文中署名了的子弟书作家的名号而已,如叙庵氏、春树 斋、芸窗、竹轩、二酉等,至于其身世经历也像其他子弟书作家一样湮没无闻了。 其中影响较大又有姓名可考的有罗松窗,韩小窗,鹤侣氏等。 罗松窗,子弟书的早期泰斗,西调的开创者,乾隆时人,现存子弟书最早 刻本《庄氏降香》便是出自他的手笔。《逛护国寺》子弟书中说“那芸窗松窗亦 称老手甚精该”。已经确定是他创作的子弟书有《庄氏降香》、《红拂私奔》、《翠 屏山》、《游园惊梦》、《离魂》、《闹学》、《百花亭》、《李逵接母》、《藏舟》、《长生 殿》等。在其影响下,西调形成了一个作家群,多写才子佳人、儿女私情,可知 名号及其作品的有渔村《天台传》、《胭脂传》,西林《三难新郎》,沧海《绣荷包》, 云崖《梦榜》,叙庵《玉香花语》,云田《探雯换袄》等。 韩小窗被认为是东城调的代表作家,现存作品也最多。但其生卒年和籍贯 说法不一。胡光平《韩小窗生平及其作品考查论》认为,“由此推算,韩小窗应 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死于何年不明,推想是在光绪二十年左右”。 崔蕴华认为韩小窗至迟应为乾、嘉时人,汉军旗人,北京人②。张政烺则认为韩 小窗就是沈阳的韩晓春。③目前未有统一说法。其作品有《草诏敲牙》、《下河南》、 《千金全德》、《露泪缘》、《齐陈相骂》、《徐母训子》、《一入荣国府》等十八种。 围绕韩小窗的东调作家群多写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之类的故事。 鹤侣氏原名爱新觉罗·奕赓,庄亲王绵课之长子,约生于乾隆五十七年 (1792),卒于同治元年(1862)左右,道光十一年(1831)至十六年(1836) 曾任侍卫六年。虽贵为世家,却适逢家道中落,一生并不得志。多数描绘人情世 态,抒发身世感慨,成果仅次于韩小窗,代表作品有《老侍卫叹》、《女侍卫叹》、 《赶靴》、《风流词客》、《苇连换笋鸡》、《集锦书目》等。 子弟书作家中,有专业的,像罗松窗、韩小窗,也有业余的,如鹤侣氏、 芸窗等。其中以韩小窗艺术成就最大,地位最崇高。 鹤侣氏在《逛护国寺》中这样评论当时的子弟书作者: 论编书的开山大法师还数小窗得三味,那松窗芸窗亦称老手甚精该。竹轩 氏句法详而稳,西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