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机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思考
手机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思考
摘要:手机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手机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结合手机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探索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手机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手机新媒体是一种集无线网络、音频、视频、图片等功能于一体,通过相关技术,把文字、图像、视音频信息数字化后传输给移动终端用户的新媒体。目前,国内手机媒体业务包括手机报、手机电视和手机互联网。手机新媒体具有快捷性与交流性、普遍性与广泛性、隐蔽性与公平性、个性化与多样化等特点,迅速得到大学生群体认可和热捧,手机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利用手机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挑战性的新课题。
一、手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普遍性与广泛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截止2016年7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04亿户。以大学生使用群体为主的手机新媒体趋于主导地位,他们热衷使用微博、微信、QQ等手机新媒体软件,从订餐购物到学习休闲,从了解信息到发表评论,手机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用品,大学生对手机新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二)快捷性与交流性
随着手机新媒体的?V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手机新媒体传播信息快捷性和互动性、便捷性非常高,大学生在课堂内外、生活休闲、乘车出行时可随时浏览,利用手机媒体了解社会、了解环境。手机新媒体图文并茂呈现丰富的信息,大学生只须“一机在手”就能变成无所不知的“知识者”,也可通过手机新媒体技术,针对本身感兴趣的信息复制粘贴,链接或自己编辑,也会成为媒体“发布者”和信息的“传播者”。
(三)隐蔽性与公平性
手机新媒体是在虚拟网络下,区别于现实生活,使用者可以把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运用虚拟身份参与各种评论、参加各种网上活动,加之手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功能强大,能随时随地进行浏览,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同时具有公平性,在手机媒体中,使用者每个人都是收听收看者,每个人都是信息评论和播报的话语者,不分年龄、性别,更不分级别和工作性质,更不受地域空间等影响,大学生们想表达思想认识均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进行发布。
(四)个性化与多样化
大学生使用手机新媒体比较方便,可以通过手机媒体抒发心理感受、张扬自己个性、提出创新思维、宣泄自身不满、发表各种评论等。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新媒体浏览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炒作评论使自己成为媒体当中的“网络达人”和关注热点。大学生们还会发泄不满情绪,进行各种“吐槽”,可以参与网络社会热点、焦点等各种活动和评论,还可以追捧明星与其进行网络“零距离”互动。
二、手机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沟通交往方式复杂化
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虚拟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如微信、微博、QQ、社区、网络论坛等,通过虚拟各种活动“圈子”交流游刃有余,他们在虚拟空间里扮演和转换各种角色,善于与人交往,倾吐自己心声、表达自己意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判若两人,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交往沟通。他们虽然在网络虚拟世界里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束缚,但容易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丧失道德约束力,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二)学习方式独立自主化
大学生通过手机新媒体获得海量知识资源,拓展了知识渠道和知识含量,手机新媒体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便捷地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掌握知识结构,大学生利用手机新媒体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手机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深化专业知识提供快捷便利的条件。但手机新媒体出现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提供便利搜索条件,但也使学生养成学习懒惰性,降低学习能力。学生不积极思考,看问题没有独立性,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和知识梳理能力,还会依赖网络寻找学习答案,不利于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三)性格突显自我个性化
手机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沟通不畅,但是在手机新媒体虚拟的空间里,他们个性得到了极大满足。手机新媒体给他们创造了人人都是评论员、人人都是主播的丰富的空间。但是,丰富多彩的虚拟空间给予他们正能量信息也同时给予他们消极负能量的信息,有的信息只是碎片化的片面信息,学生甄别不准确就会导致各种缺失,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学生禁不起诱惑容易忘记自己的责任,从而导致各种危机、违法情况发生。
(四)获取信息方式多元化
手机新媒体平台具有传输快捷、信息量大、图文并茂、音频视频同步等特点,对学生有很大冲击力和感染力,它迎合大学生群体心理期待。他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课件).pptx VIP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GZ106研学旅行赛项规程+赛题 (3).docx VIP
- 八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练习题及专题语法习题.doc VIP
- FANUC工业机器人集成359.pptx VIP
-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三壳组对专用工装及安装方法.pdf VIP
- 【医学】呼吸内科诊疗常规 共(29页).doc VIP
- 公司财务原理 第十一版 习题答案 -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11th edition ,solution.pdf VIP
- 电气控制与S7-1200 PLC应用技术教程郑海春习题答案.docx VIP
- 《网络安全》安全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要点.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