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技术媒介与视觉基于网络文化下审美反思
技术媒介与视觉基于网络文化下审美反思
摘要: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环境的建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网络实现了人与拟态环境的深度融合。在传播技术的刺激下,人类的文化结构出现了转向,人的审美经验出现了裂变。在技术与资本的运作下,传媒产业主导了文化生态,一切的文化与审美围绕着消费展开,传统文化中的多样性、平衡性与延续性遭到破坏,产生文化泡沫的现象,人不再是人类文化的生产者,而只是商业文化的消费者。审美认知在一场场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中变得黯然失色,网络环境并没有实现审美判断的大繁荣,相反,人的思维与反思却在华丽的包装中不断消散。
关键词:技术;媒介;视觉;网络文化;审美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5)10-0157-06
施拉姆把传播学定义为“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相互影响,研究人怎样报道消息、接受新闻与知识,怎样受教与教人,怎样消遣与娱人”①。也就是说,传播学仍然是一门以研究“人”为中心的学科,其核心是建构人与传播环境的关系。传播技术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西方的文艺复兴也是借助约翰?谷登堡的印刷机而得以实现的。今天,麦克卢汉所谓的“地球村”已经逐渐变为现实。随着4G技术的普及,网络下载速度能达到每秒百兆以上,能流畅承载视频、电话会议等功能的手机网络,使得我们不管身处何地,都能方便、自由地和亲朋好友实现实时的视频交流。一方面,媒介通过不同文化的嫁接与杂糅实现更大范围的扩张,从而塑造新的文化范式,传递新的文化内容。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好莱坞似乎正在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而中国文化也在借助着好莱坞的发行渠道让更多的人知晓,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另一方面,新的媒介技术又不断催生出新的传播方式,而新的传播方式经过文化的改造又会产生出新的文化样式,如网络文学、微电影、网络游戏等,从而推进人类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网络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成果,揭示着人类创造力的无限可能,但其背后的文化危机也不可小觑。特别是技术的扩张与影像的泛滥,导致人类文化生态系统的破裂与主体精神家园的迷失。本文仅从审美批判的视角对其负面性加以诠释,希望能够引起全体“低头族”的反思,在刷手机的同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让网络成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而非终结者。
一、技术主导与审美经验的单向化
当代的传播技术主要表现在电子媒介领域,特别是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使自动化程度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与以往的传播技术手段相比,电子媒介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吉尔?德勒兹设想的“人机合一”的构造物,已经不再是一种幻想。同时,电子媒介的复制技术越来越高效便捷,可以让使用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设定的任务。网络技术实现了各类电子媒介之间的互动与连接,信息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传输与共享,并将其记录的结果转化为可供长期储存和随时调用的电子文档。数码相机、数码DV、各类录音和录像工具,可以对世界进行随心所欲的复制。网络的广覆盖、高时效、多样化,使其势不可挡,并且仍在以加速度的方式向前迈进。今天,传播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行为与审美等方面。下面我们主要从审美批判的视角对传播技术的负面效应进行探究。
1.割裂审美感知
就劳动创造了美而言,物质生产所创造的产品既满足了人的实用需求,又积淀着物的审美功能。当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以后,机器操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傻瓜”化,使得需要感知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②在今天的网络环境里,技术持续地塑造着审美,而很少被审美所观照。主体更多的是跟随或迎合客体的逻辑,而不再是创造性的审美。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当代传播技术已越出了一般信息载体的范畴,而充斥着社会“塑型师”的功能。人类的生产实践与审美欣赏再次出现了偏离,技术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在传播技术的逻辑下,我们正变得越来越高效,但却越来越不自然了。奥威尔曾经预言:“以电脑为主体的传播科技,可能会带来人的彻底物化。”③互联网与手机在帮我们记录和书写世界的同时,也意味着遮蔽和切断了我们与世界本真之间的联系。
其一,人们不断地追逐着新技术,却又陷入了阿基里斯的悖论。在这样的追赶中,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取得胜利,更没有时间停下来欣赏“造物”所赋予的美感。一旦消费成为审美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像一个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原始人,不断地追逐猎物、杀死猎物、食用猎物、消化猎物,而在精神上却什么也没有留下。
其二,作为人体的延伸,网络在拓展感官的同时,也代理了我们对于世界的体验。主体与对象的直接对话被打断,与我们交往的始终是媒介。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方剂配伍理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医药大学.docx VIP
- 数控编程与仿真实训(第5版)——电子全套PPT教学课件.ppt
- 沪教牛津版英语4A-M3U1-In-our-school:animal-school公开课课件.pptx VIP
- 急性荨麻疹-洞察与解读.pptx
- 融资分红合同协议.docx VIP
- 草莓状血管瘤血管瘤-洞察与解读.pptx
- 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病-洞察与解读.pptx
- 荨麻疹型药疹药疹-洞察与解读.pptx
- DB5305T 78-2022保山市牛油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docx VIP
- DB53_T 1089-2022鳄梨品种'哈斯'生产技术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