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彭金山与他诗歌研究
彭金山与他诗歌研究
彭金山,笔名金山、菊山。1949年11月生,籍贯河南内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8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敦煌》诗刊主编。系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兰州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农业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关陇民俗研究会理事长等。
一、彭金山其人其诗
彭金山其人其诗
杨永康:彭金山,1949年生于河南内乡,先后在农村、兵团生活十余年,又在黄河之滨生活六年之久,寒暑易节在陇东落地生根亦七年矣。以彭金山的经历和学识,说他对历史、对高原、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尤其是他内向的气质和丰富的想象力,决定了他的体验要比同辈人深刻得多。他写过一些深刻的作品诸如《黄河》、《东方一棵小树》、《草地》、《赶路人的传说》、《思想》、《象背上的童话》等,但是他作品背后那种接近生命本质的东西,远比他的作品本身深刻。
1.彭金山对历史的体验。彭金山对历史的体验,基于“文革”对文化的浩劫、对人性的摧残。浩劫和摧残及其反思,造成了历史与人灾难性的疏离以至背叛。因此浩劫后诗人要求历史认同的意识十分强烈。诗人企图对历史与人间的疏离状态有所改变,而实际上诗人主观上的种种切近,客观恰恰夸
大了这种疏离。因此孤独只能是双向的,虔诚是徒劳的
重要的是人价值的实现,而不是认同。
2. 彭金山对高原的体验。彭金山对高原最质感的体验,当在诗人初到高原之时。1982年,诗人诀别黄河之滨,带着城市喧嚣的记忆,来到陇东高原。当然,这之前诗人缺乏相应的文化心理准备,因此乍到高原,看到干裂的土地,纵横的沟壑,花儿还没有开放,又想到这块土地上古老的文明。渺小的人与无垠的荒原,贫瘠的土地与灿烂的文化,在诗人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反差。失望也好,惊异也好,诗人缺乏相应的文化心理准备,因此只能带来高原与人双向的孤独。
3.彭金山对人生的体验。彭金山有一组隐喻诗:《赶路人的传说》(《飞天》1984年1月)。诗人笃信人生若登山、如行路,充满艰辛、诱惑、磨难。只有无限的时间,没有无限生命。追求愈至化境,便愈是困顿迭生,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对人生的遭际、变故深刻体验,造成人的孤独。因此与绝顶的接近,便是与孤独的接近。直路人以跋涉而生,因孤独而死。彭金山的每篇作品,都有独立追求,要接近、要把握他作品的“全部意义”,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我作了种种努力,“抛弃”了我所掌握的有关他作品的全部感性材料,这才部分地接近了他作品最深刻的部分。
容本镇:彭金山肯定有着一个能自由穿越历史烟云的活跃的大脑,肯定有着一副能深刻地洞察现实生活的敏锐的目光,同时,他肯定把自己所居住的陇东高原乃至整个西北黄土高原都装进了自己的心海里;要不,他的诗何以写得如此悠远,如此深邃,如此凝重呢?何以在本应是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里溶进了如此丰富厚重的社会历史内涵和强烈的文化意识呢?何以让人在读他的诗时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呢?――这是我最近读完青年诗人彭金山的诗集《象背上的童话》(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之后得出的强烈印象。
王韶华:
穿透时间的还是那些水
让历史抖动不已
这是诗人彭金山的诗句,这样从时间与历史的角度描述水是独到而深刻。纵观他的诗,找水,是题旨所在。他长期生活在陇东黄土高原上对于旱瘠的大自然生存环境领悟很深。80年代初,陇东出土了黄河古象,是200万年前的剑齿象化石它将证明黄河古道亘古以来的沧桑变化。诗人以此而敏睿地体积到世界上万物的生命祈求,写下了著名诗篇《象背上的童话》,说:“你是我找水而死的”,“你在找水/找水。”找水,这是大自然的童话,也是人类的童
话。早在《山海经》就有写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华夏子孙的家园――西北为山,东南为水。生存在大西北的人,世世代代在找水,引水。民间每遇干旱就祈神求雨,平日里掘地挖井,堵池蓄水。水,是人们至上的追求,生存的第一需要。寻水是中华民族在古老文明的发祥地自生自强的血脉,水和人的生命一脉相承。流亡北方的唐代诗圣杜甫曾写下千古绝唱《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出人们在春天渴求雨润万物的喜悦心情。而今,一切有良知的作家,回溯天地洪荒,岁月沧桑的历史深处,黄河古道上水流远了,而黄河象以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职《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课程标准.docx VIP
- 中国传媒大学-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一)-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2025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用“芯”解读青藏高原的时光变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pptx VIP
- 密闭式吸痰操作规范.docx VIP
- 东北农业大学816食品生物化学2020年考研真题.pdf VIP
- 施耐德ATS48软启动器使用手册.pdf VIP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离婚协议书模板标准版(可直接用).docx VIP
- 电气试验管理制度.docx VIP
- midas操作例题资料-抗震专题2019年最新版本midas修改 朱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