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应用.docVIP

快速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快速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应用

快速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2例急诊胸痛(0~6 h内)患者即刻行H-FABP及血 CTnI 和CK-MB检测。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阳性率86.96% ,非急性心肌梗死组阳性率 4.72%。结论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筛选快速而简便,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胸痛      从胸痛患者中快速识别出急性心肌梗死从而进入快速治疗通道,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呈非特异性改变的患者心肌标志物成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条件。而目前实验室诊断的常用检测项目为CTnI 和CK-MB。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理想使早期诊断有困难。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早期诊断AMI的高敏感性生化指标之一[1]。现探讨H-FABP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因胸痛急诊入院患者。入选者均为就诊时间在胸痛发作6 h内共15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检测标志物确诊。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6例,均符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标准[2,3],男3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8.6)岁。非急性心肌梗死组106例,男64例,女42例。平均年龄(53±9.5)岁。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患者25例。其他非心源性胸痛29例。   1.2 方法 152例患者于入院即刻采静脉血进行H-FABP、 CTNI定性检测及CK-MB定量测定,以后每2 h采静脉血共1~3次比较结果.CK-MB 、CTNI的测定在本院检验中心进行,H-FABP采用床边快速定性检测(试剂盒由上海单抗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取静脉血100ul滴入检测孔,观察15 min,以检测线和对照线均呈红色为阳性;若检测线不显色,而对照线呈红色为阴性;若两条线均不显色为试剂条失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用H-FABP CTNI CK-MB检测152例急诊胸痛患者的血.结果见表1和表2.H-FABP对于0~3 h、0~6 h时间段的AMI的敏感性都显著高于 CTNI和 CK-MB。      表1       AMI组与非AMI组 H-FABP的阳性率比较 (例,%)            组别例数年龄 性别构成男/女H-FABP的阳性率   急性心肌梗死 46 63.532/1486.96   非急性心肌梗死组 10661.564/424.72      注:χ?2=104.11,P0.05   表2      急性心肌梗死组H-FABP、CTnI、CK-MB敏感性比较(例,%)            时间(h)例数(n)敏感性    H-FABPCTnICK-MB      0-3(24) 66.67(16/24) 25.0(6/24)20.83(5/24)?*   0-6(46) 86.96(40/46)60.87(28/46)54.35(25/46)**      注:?*χ?2=13.18,P0.05,   **χ?2=11.04,P0.05      ?   作者单位:116001   大连市友谊医院综合病房(钟雪焱), 急诊科(王艳萍)         表3      非急性心肌梗死组 H-FABP、CTnI、CK-MB?特异性比较(例,%)            时间 (h) 例数(n)特异性      H-FABPCTnICK-MB         0-319 100 10078.9?*   0-610695.2896.2384.91**      注:?*χ?2=0.604 P0.05,**χ?2=0.908P0.05   3 讨论   胸痛是急诊常见症状,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升高。如何从胸痛患者中快速分离出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提高AMI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目前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和CK-MB等虽可用于胸痛的危险分层,但在心肌梗死早期均不够敏感[4]。这是由于CTnI和CK-MB在AMI症状开始4~6 h才开始升高,所以,它们对早期诊断AMI均不适用,而H-FABP是一种小分子量(14.9ku)的胞浆蛋白,富含于心肌细胞内,由于其分子结构与免疫学特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FABP而具有心肌特异性。在正常人血浆和尿液中含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