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国鲁迅研究去范式化
德国鲁迅研究去范式化
摘 要: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人其作品不仅成为了国内众多学者竞相研究的对象,也使“鲁迅研究”成为海外汉学中的一门显学。与国内鲁迅研究一样,海外的鲁迅研究也经历了重大的转折,在这里称之为去范式化的过程。本文拟以德国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鲁迅研究方面经历的去范式化过程为线索,梳理鲁迅作品在德国译介的情况。
关键词:鲁迅 政治 范式
一、鲁迅与德国
鲁迅作品在德语区的译介起步较晚,落后于法国、俄罗斯等国。因此早期在德语区流传的鲁迅作品多为法语或俄语的。但是鲁迅进入德语文化圈并不完全是作为德国汉学界研究对象的身份,鲁迅自己也与德语文化圈有着诸多渊源。鲁迅与德国的渊源可以最早追溯到1899年,那时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上学并开始学习德语,1904年8月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后,继续学习德语。鲁迅对德语的兴趣侧面反映了他对当时德国社会和哲学的兴趣。鲁迅最早接触尼采思想是在日本,当时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从1907年开始,鲁迅在其文章中多次提及尼采。此后的两年里,鲁迅的三篇重要的论文《文化偏至论》(1907年),《摩罗诗力说》(1907年),《破恶声论》(1908年)中都涉及尼采思想的探讨。
然而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和资产阶级局限性的暴露,鲁迅对尼采的哲学产生了怀疑,最后他彻底地抛弃了尼采哲学转而信仰了共产主义。从《拿来主义》中,我们就可以读到鲁迅对尼采的批判:“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 他发了疯。”“尼采教人们准备着‘超人’的出现,倘不出现,那准备便是空虚。但尼采却自有其下场之法的:发狂和死”。①鲁迅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和辛辣的批判性,使得他被单一化为一个左翼的进步作家,其作品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以偏概全地拒绝了鲁迅作品其他的美学功能和解读方法。
二、鲁迅译介在德国的范式建构
德国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成为一个被高度恐怖统治的国家。一切言论、出版自由被取缔,新闻、舆论被完全地控制。在这种情形下,作为左翼进步作家的鲁迅,在德国的译介只是零星的。鲁迅作品真正被译介成德语始于20世纪30年代。阿尔弗雷德 ?霍夫曼(Alfred Hoffmann)(以下简称霍夫曼)在1935年将鲁迅的名篇《孔乙己》翻译成德语,发表在《东亚舆论 ostasiatische Rundschau》(1935年第16号)。紧接着,另一位汉学家亨利希 ?艾格特(Heinrich Eggert)也翻译了鲁迅的小说《伤逝》和《示众》,分别发表于《东亚舆论》1936年第17号和1937年第18号。霍夫曼作为将鲁迅作品翻译成德语的第一人,他曾表示要详细地报道鲁迅的作品和鲁迅在当时中国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然后这个许诺从未实现,可见当时德国人在法西斯主义的高压统治下的无奈。②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鲁迅作品在德国的译介遭到了严重的阻碍。在高压的政治局面下,德国学界对鲁迅三缄其口,因此早期的鲁迅研究几乎是由在德国的外国学者来完成的。首先要提及的是,中国留学生王澄如。她的博士论文题为《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一篇探讨中国革命的论文》( Lu Hsün,sein Leben und sein Werk: Ein Beitrag zur chinesischen Revolution)。这篇论文发表于1939年,虽然在学术水平上没有突出的表现,但是它的主题却是具有开拓性的,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鲁迅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重点探讨了鲁迅与革命的关系,将鲁迅的文学创作与其革命意识进行了内化的联系,作者认为,鲁迅深沉的革命意识是其文学作品的魅力之所在,这就是她所谓鲁迅的 “文学之内在的革命化”③。鲁迅及其作品被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鲁迅作为政治作家的形象成为德国鲁迅研究的范式。
四十年代,鲁迅作品的译介仍处于停滞状态。只有少数几位翻译家将几个零星的作品译介到德国。如汉斯?海斯格(Hans Reisiger)和约瑟夫?卡尔默(Joseph Kalmer)。进入五十年代,鲁迅研究才重新在德国汉学界引起重视。当时的汉堡大学汉学系自1910年建系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可以算是当时德国汉学研究的重镇。在这里,诞生了德国第二篇关于鲁迅的博士论文,无独有偶,这篇论文依旧是外国人写的。
1959年荷兰青年作家杰夫? 拉斯特(Jef Last) 在傅吾康(Wolfgang Franke)的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鲁迅――诗人及偶像: 论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Lu Hsün-Dichter und Idol: Ein Beitrag zur Geistesgeschichte des neuen China)是这个时期西欧最重要的德语论文。这也是德语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力资源管理手册全套.doc VIP
- 隔热铝合金型材在弯曲变形情况下受力分析.pdf VIP
- 机械制图(第四版)-课件 3-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pptx
- ERP系统在水电站物资集约化管理中的应用.pdf VIP
- 人工智能通识课读后感.pdf VIP
- DB50_T 1809-2025 软件供应链安全技术评价指南.docx VIP
- 成都理工大学2022-2023学年第1学期《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A卷)附参考答案.pdf
- 防洪治理工程环评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T_CERS 0045-2024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测试技术要求.pdf VIP
- T_CAV 034-2025 T_CAS 1063-2025 疫苗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医学监查技术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