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染性疾病挑战与中医药替代研究
感染性疾病挑战与中医药替代研究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导致的疾病。千百年来,感染病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感染病发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艾滋病毒/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和被忽视的热带病助理总干事任明辉指出:全球感染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过去15年间(2000-2015年),疟疾死亡率降低了60%,结核病死亡减少47%。但是,传染病防控仍然任重道远,稍有懈怠,这些疾病肯定会复仇般地卷土重来,“现在不是我们从油门踏板上抬起脚的时候” [1]。
1 感染病的疾病负担
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取代传染病成为全球主要疾病负担,但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导致死亡,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WHO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有5 640万人死亡[2]。其中下呼吸道感染、腹泻和结核病等3个感染病依然是全球前10位的致死疾病,2015年死亡人数分别为317万,139万和137万。此外,艾滋病毒/艾滋病虽然退出前10位致死疾病,但2015年仍导致110万人死亡,每年新发病例210万。特别是在中低和低收入国家,感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仍然严重。
一些已知和未知感染病不断暴发流行。比如2003年SARS突发,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8 422例感染,死亡916例。 2005-2016年,WHO发布年度疾病爆发新闻1 389条[3],主要疾病为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黄热病、霍乱、埃博拉病毒、脊髓灰质炎、脑膜炎球菌病、寨卡病毒、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新型冠状病毒、裂谷热、登革出血热等,其中流感报道526次,占37.8%;中国疾病流行报道193次,其中各型流感发生179次,占92.7%。流感是最常见多发的感染性疾病,以不确定的时间袭扰人类。20世纪流感3次全球大流行,导致数千万人死亡。近10多年来,流感似乎有高发的趋势。如2009年甲型H1N1全球流行,208个国家和地区近万人死亡[4];至2010年1月我国有12.6万例感染,死亡775人。2017年1-4月,WHO发布我国人感染H7N9流感报告11次。
2 感染病防治的挑战
抗生素、抗病毒药和疫苗的研发应用,使感染病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及病原体变异,感染病类型也发生了变化,新发突发传染病有所增加。如SARS、H1N1、H7N9、手足口病、?c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登革热及埃博拉流行,不断给人类带来危害,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增加,菌株变异、多重细菌感染问题突出;抗病毒药也出现耐药问题。这对医学界都是严峻的挑战。
2.1 新发突发感染病流行 对于病原体尚未明确的突发新感染性疾病,诊断存在困难,或即使能明确诊断,但来不及研制疫苗或药物,缺少针对性治疗。常规使用抗生素、激素、广谱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剂,往往疗效不佳。比如,SARS、H1N1、埃博拉等病毒性疾病流行时,缺少针对性的干预,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2 病原体突变 细菌、病毒发生突变,导致现有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不能起效,如新型大肠杆菌导致的致命疾病的爆发。由于病毒的变异性,特别是流感病毒易于变异[5],常常导致疫苗失效。
2.3 新药研发困难 目前的抗生素研发主要是改造升级,研发新靶点、新结构抗生素具有挑战性。另外,针对单一靶点的药物,容易发生耐药问题。
2.4 病原体耐药问题 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持续上升,导致临床治疗失败。2000年至今,出现了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达100%的绿脓杆菌,后来又出现了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阶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达52%~100%的肺炎克雷伯氏菌[6-7]。据多项调查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目前已经占到医院感染总例数的33.3%。2015年,全球有1 040万人患结核病,5.7%的患者为利福平耐药或多药耐药(MDR-TB),其中印度、中国和俄罗斯病例占总数的45%,MDR-TB的防治仍然是一大挑战[8]。过去20年,中国结核病防控取得突出成绩。但是MDR-TB问题突出,6%新发病例和26%接受过抗结核治疗的病例存在多药耐药问题[9] ,并有传播趋势[10]。
与抗生素类似,抗病毒药物同样存在耐药问题。例如,2007年出现了奥司他韦耐药的甲型H1N1病毒株,并在1年间传播到全球[11]。HIV病毒耐药问题也广泛存在,在几个低和中等收入国家,10%以上首次接受抗逆转录病毒(ARV)药物治疗和37%再接受ARV治疗的病例存在耐药问题[12]。在东南亚已经出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