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藏戏传承几点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世纪藏戏传承几点思考

新世纪藏戏传承几点思考   【摘要】: 藏戏从萌芽、发展、至成熟,它都是在传承中改革,传承中求得发展。古代藏戏家们在传承时取舍得当,并试图不断完善这门艺术。21世纪,藏戏的发展背负着更为伟大的使命。文章从藏剧和藏戏的概念区别着手,以新世纪藏戏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为更好的传承并发展藏戏这一艺术而进行一些理论探讨。   【关键词】:新世纪; 藏戏; 传承; 思考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810214-02      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保护民族文化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特殊任务。只有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才可以保持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独特性,才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尤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传承。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其中藏戏、雪顿节等在藏区的20项国家级文化遗产申报成功,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4%。文章主要针对藏戏传承的现实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更好的传承藏戏这一古老艺术而提出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 藏剧和藏戏      藏剧和藏戏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也是在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一个话题。追溯藏戏的源头,可知最初的藏戏并非是现今人们所看到的藏戏,而严格意义来讲,藏戏的雏形是由不同种类的藏剧艺术发展而来的,藏剧与藏戏是总分的关系,因此根据作者的观点简单阐述这一关系。   藏剧艺术在全国传统戏剧中,历史最为久远。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即松赞干布父亲的时代,已进入奴隶制的藏族社会民间艺术形式已经产生。松赞干布时期,随着文成公主的进藏,把传进来的汉族乐舞结合至藏族本身的歌舞艺术,在此基础上兴起了一种鼓舞,其舞蹈、表演及歌唱都有一定的规范。直至8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时代,为了弘扬佛法,请印度大师莲花生,而莲花生大师采用藏族的土风舞,也就是从朗日颂赞时期遗留的舞蹈,再加上佛法哲学的内容,创造了一种用舞蹈形式来镇魔酬神的哑剧,跳神。当时简单的宗教跳神仪式为后来的民间藏戏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藏戏和跳神、哑剧一样都是藏剧艺术中的一种。藏戏是14、15世纪由噶举派高僧汤东杰布创立的。在这之前就已经有藏戏的素材,霍尔康?索朗边巴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在年轻时,曾闻上辈们解说围绕大昭寺的《如意藤》壁画中的《诺桑法王》……[2]。”正式藏戏的创立者高僧汤东杰布吸纳了宗教跳神仪式中的一些艺术营养,并穿插有趣的故事情节,注入长期流传的短小故事,比较唯美的演绎,它针对的是大众百姓,因此言语比较通俗易懂。在宗教故事剧《云乘王子》序言中道:“昔,我雪域之最胜成就自在汤东杰布赤烈尊者,以舞蹈教化俗民,奇妙之歌普及舞蹈,如伞纛覆盖所有部民,复以圣洁教法及伟人之传记。扭转人心所向,而轨仪殊妙之‘阿姐拉姆’遂发端焉……[3]”。直至现在,在藏戏演出时,可以看到在演出场地中心,摆上“卓索齐玛”(吉祥供盒),正中都供有汤东杰布的塑像,或一根树木上挂有他的“唐卡”(藏式卷轴画)画像[4]。藏戏与跳神和宫廷舞间的最大区别是藏戏的普及性和流传面比较广,藏戏之所以能得到传承与它的本质是息息相关的。藏戏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它的观众就不受阶级的束缚。      二、 新世纪藏戏发展的若干问题      解放后藏戏传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二十余年来,西藏、青海、云南、甘肃、四川五省区的戏剧工作者和文化部门,都把藏戏的继承、发展、创新作为弘扬藏族优秀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去认真完成。西藏举办了五省区藏戏研讨会,《西藏艺术研究》刊发了不少藏戏研究文章,四川举办了藏戏调演,八大藏戏的部分剧目也搬上了银幕。此外,西藏自治区藏剧团非常重视下一代藏戏演员班子的培养。上述各方面均成绩显著,不过在我们讨论它的佳绩的同时,也不容忽视藏戏传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有先发现问题,下一步才可以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才能对症下药。   (1) 面临观众断代的威胁。目前藏戏的观众可以划分为三个年龄层,占绝大部分的观众是当地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老一辈,其次是50年代-70年代的中年人,80年代后的观众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古老的藏戏表演方式,长时间的慢节奏的演出,不能吸引看惯电影电视的藏族年青观众。随着电视、卡拉 OK、流行音乐、街舞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兴起,传统戏曲的观众不断减少,为数不多的戏曲演出,成为一些老年观众的专利,很少有年轻观众问津。多数年轻人认为藏戏就是老年人观看的“老年艺术”,即使有公益性的藏戏演出,年轻人也很少参与。从政府和其他文化部门的层面来看,重视培养下一代藏剧演员胚子,如西藏自治区藏剧团重视学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