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小黛轩论诗诗诗注互补必要性
浅析小黛轩论诗诗诗注互补必要性
摘 要: 陈芸的《小黛轩论诗诗》通过对清代女诗人的评点阐述了自己的诗学理论,同时对清代女诗人著作的存录作出了重要贡献。《小黛轩论诗诗》采用以诗论诗的品评方式,并在“论诗诗”后适当加注,品评甲乙,以示所好。通过《小黛轩论诗诗》的论诗特点,可以分析出该著作诗注互补的必要性。
关键词: 《小黛轩论诗诗》 诗注互补 必要性
陈芸《小黛轩论诗诗》分为上下卷,共二百二十一首,皆为七言绝句体。该书是陈芸为了给病中的母亲薛绍徽解闷而作的。因为薛绍徽病中想编《女文苑传》,陈芸协助母亲收集了不少相关资料。
陈芸从小随侍母亲薛绍徽,深受母亲兴女学的影响,对于“妇女之集多致弗克流传”①的现象十分痛心。她作论诗诗的目的并不仅仅停留于论诗的层面,而是有意识地“爰取诸集,又参以各家徵载可名者,杂比成章,谓为《论诗诗》”②。又“尚有无集可征诸家,递及志书所载,节烈遗笔,以及题壁诸作,无可附丽者,皆拾焉”③。这种文学创作动机,一定程度上使得陈芸不能走出“存人存集”的圈子。此外,陈芸所选择的七言绝句体,也将论诗诗所要表达的内容限定为二十八个字。因此,想要在有字数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搜罗各家女诗人及其作品,就必须将众多的诗人及作品压缩在七言绝句体这种诗歌形式内。于是,《小黛轩论诗诗》的创作规律不外乎“每首每句或巧妙地嵌入所论诗人的名号,或隐有所论诗文的名目,或夹有所论诗人的诗句”④。当然,作诗一旦在形式上或内容上受到限制,其创作的难度和诗歌的美感受损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如其父陈寿彭所说:“此作若以诗言,应严删削,可存不过数十首。但其间大半意在传人传集。有清一代女文献十罗八九,不如悉存其旧可矣。”⑤为了弥补“传人传集”所带来的诗歌信息模糊和空缺的不足,每首论诗诗之后的注解就显得十分必要。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诗歌晦涩部分的原因也与陈芸有意为之有关。从陈荭(陈芸之妹)按可知“近年先慈病中苦寂,姊因作此。或于一首纂辑十家八家至数十家之目,甚至隐以编目诗句,夹乎其中,故使荭摸索注之,论难于先慈前,至先慈顾笑,色霁而后已。虽名论诗,其意实出于娱亲”⑥。正是这种“娱亲”和“论难于先慈前”的目的,使得姐妹、母女三人不能对论诗诗中诗人和作品的联系停留在点与点的关系之上,而是要建立在诗人与诗人、诗人与作品、作品与作品的线性甚至是网状的研究关系上。因而,每首论诗诗之后的小字注文是理清这些关系的必要途径,也是读者阅读并理解《小黛轩论诗诗》的最直接有用的辅助材料。
《小黛轩论诗诗》中“每首论诗诗之后,都有小字注文,对该诗所论诗人的籍贯、身世及其诗文集甚至‘遗世佳编妙句’等,进行详细的注解说明”⑦。而诗文互注的必要性可以通过论诗诗中嵌入的诗人名号、作品集名、所论诗人的诗句等几方面探究。
一、以诗人名号入诗
《小黛轩论诗诗》注文收录的诗人几乎都有与其相应的作品或集名。诗后的注文可以使论诗诗只存其集或只存其人,而根据注文可以找到相应信息。这种方式同样可以达到“传人传集”的目的。
以诗人名号、作品集名入诗几乎是《小黛轩论诗诗》中的常见现象。可以看到在论诗诗中,陈芸或引用诗人姓名,字号,或夫家姓氏,确实无名可考者也要存一姓氏。引用诗人姓名的论诗诗如:“梅市高才商景兰。”“启姬婉转以宁秀”顾姒,字启姬。林以宁,字亚清。“蔡闰娇痴董白憨,巫云老去礼瞿昙”。蔡闰,字小秋,秦淮妓。董白,字小宛。韩巫云,华阳人。“独有瑶英瞻屺岵”中的陆瑶英。在诗中,陈芸为使所论诗人的名字方便入诗便去姓留名,以求工整。或去其名,只留姓氏。如“新声比玉周、吴、范”。周琼与闺友吴蕊仙、范洛仙著《比玉新声集》。这样的例子在诗中不胜枚举。
《小黛轩论诗诗》中引用诗人字号的情况很多,如“流水栖鸦句有神,阿男犹是女遗民。如何皆令悲离隐,沦落江湖感喟频”。纪映淮,字阿男。黄媛介,字皆令。“瑶窗敦朴绮窗清”。王?h,字瑶窗。妹文羽,字绮窗。又“花仙空剩梦棠集,香雪孤标梅影诗。不及半吟清境远,雨舟月驿拓遐思”。陈玉祥,字梦棠,号花仙。陈梅仙,字香雪。雷玉映,字半吟。“若问曹家蘩藻荇,蓉洲原不逊芳洲”。曹锡??,字采蘩。妹锡?遥?字采藻,锡淑,字采荇。
陈芸在《小黛轩论诗诗》中或因女诗人家庭原因的影响而选用夫家姓,如:“冒家绒扇擅当时”。宫婉兰,归如皋冒褒。善制刮绒扇,给晨夕,极工雅,人争购之。“尹氏堂编贤母奇”。李氏,归博野尹公弼。侍郎会一母,早寡。信程朱之学,子为襄阳府时,襄人德之,为建“贤母堂”。陈芸更以诗歌节奏换取“传人”的目的。如:“高夫人自和芙蓉,霹雳弓翻马似龙。”高夫人,能娴弓马,善理军政,亦能诗。有《雨中看芙蓉》及《和〈芙蓉花〉韵》。盖戎马之中时有唱和也。首句的诗歌节奏为三二二,而颔联为二二三,陈芸显然要首句的节奏为所传诗人让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