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文化差异在特定英汉互译中体现
浅析文化差异在特定英汉互译中体现
摘 要:英汉互译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只有融入文化因素的英汉互译才是完整的、有灵魂的。然而,不同领域甚至不同方面的英汉互译对文化因素的体现和运用程度各有不同。本文将从诗歌互译、题目互译与习语互译三个方面分析文化因素扮演的角色,从而为文化翻译甚至文化交流服务。
关键词:英汉互译 诗歌 题目 习语 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C-0031-02
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首当其冲应成为我们需要积极研究学习的语言。英汉互译中,我们必须加入文化差异的元素。语言文化的特性包含内容极其丰富,它涵盖一种语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复杂的元素。
一、 文化差异在诗歌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诗歌在人类文化长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每一首经典的诗歌都是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的完美结合,译者对文化背景的巧妙理解与运用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对诗人内心世界进行深入探索,也关系到能否对其所处时代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一)英译汉――充分考虑西方独特宗教文化
在诗歌的英译汉方面,为了突出西方文化的独特之处,此处采用了融入宗教元素的诗歌, 我们借用诗人叶芝的诗歌The second coming中的几句进行阐述:
Surely some revelation is at hand;
Surely the Second Coming is at hand.
确乎,某种启示近在眼前;
确乎“再度降临”近在眼前。
拜读作品,这首诗的题目为The second coming,中文译为《第二次圣临》。为何将coming译为“圣临”?“圣”字作何理解?“某种启示”又是何物?相传耶稣会在未来某一天再次降临到人间,并再次统治这个世界,但是要利用一场伟大的善恶之战来消灭已有的文明。于是,题目《第二次圣临》便应运而生。以下两句便是题目的进一步阐释:
And what rough beast, its hour come round at last,
Slouches towards Bethlehem to be born?
于是何等恶兽――它的时辰终于到来――
懒洋洋走向西伯利恒去投生?
翻译家傅浩曾说:“在判断和评估作品好坏方面,作者没有决定权。但在理解作品内容方面,作者应该是权威。”对于这两句诗的内涵作者有独特的理解。叶芝的神秘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犹如一个螺旋上升的结构,会周而复始。叶芝作此诗时, 一战结束,他的家乡爱尔兰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西方国家旧有的秩序被战争撕得粉碎。而叶芝做此诗正是利用神秘主义来阐述动荡境遇与自己错综复杂的心境,惶恐在基督教璀璨文明之后即将到来的将是一个可怕的时代。
在翻译西方诗歌时,对于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国家的诗作,务必将宗教文化列入考虑范围。只有在了解宗教文化的大前提下,再结合时代背景与诗人诗作风格,我们才能准确传达诗人内心情感以达到文化交流。
(二)汉译英――着重融入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
诗歌的汉译英方面,要提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此我们取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某几句为例。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仔细推敲,此句的翻译需要结合中国地理、历史与文化精神传统再加以西式词语的点缀,如长江、黄河的流势缘何体现中国精神,体现何种精神,诗人字里行间流露的磅礴气势怎样在译文中准确地体现.这就需要译者仔细研磨,体现中国特有的历史、地理与精神文化。比较成功的翻译版本如下: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are both symbolic of our national spirit ,the two mighty rivers negotiate deserts and gorges until their turbid torrents surge forward with irresistible force.
译文中的“mighty”“ negotiate”“turbid” “torrents”“surge” “irresistible”均是其磅礴豪放气势的生动体现,也是对“national spirit”的形象阐述,与“Yangtze River”“Yellow River”遥相呼应。
此处选此诗作为典型例子的原因在于这两首诗的诗人在较为相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