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音乐界的杰出作曲家,其创作的《音画练习曲》属于“无标题”的练习曲,拉赫玛尼诺夫用模仿钟声的敲响、色彩暗淡的旋律小调式及那不勒斯式的进行等等将自己的标志性音乐语汇发挥尽致。这些标题性语汇的运用对其“无标题”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及内容产生极大的无限想象力。拉赫玛尼诺夫的这种独特的风格为传统模式的练习曲注入了活力,更开创了“无标题”练习曲的新篇章。   关键词:音画;练习曲;拉赫玛尼诺夫;标题性   “音画”是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而出现的一种体裁,强调音乐的描绘性,常用特定的音乐形式表现画面性内容。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其创作的《音画练习曲》正是钢琴标题性组曲,拉赫玛尼诺夫把钢琴演奏技术与标题表现相结合。但拉赫玛尼诺夫并没有给每一首作品都定下“具体标题”,他希望演奏者和听者能够通过音符来想象情景画面,从这个用意义上说我们不得不佩服拉赫玛尼诺夫用音符描绘画面的独具匠心,这种无标题反而显示出他在标题性方面的创作能力。当奥托里诺?雷斯比基为波士顿管弦乐团为其音画练习曲中的5首乐曲进行配器时,拉赫玛尼诺夫为这个意大利作曲家提供了整套作品。雷斯庇斯把作品第39号的第二,四,六,七,九等5首练习曲改编为乐队曲时,拉赫玛尼诺夫把这5首的标题内容告诉了他,第二首是海洋和海鸥的故事;第四首是描写集市景色;第六首是红帽子和野狼的故事;第七首描写送葬的行列;第九首是一首东方进行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生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891-1900)、中期(1900~1917)、后期(1917--1943)。从时间节点上来看,《音画练习曲》(op.33与op.39),均产生于他创作生涯的中期。作品33号总共9首(但只发表了6首),写于1911年;作品39号共9首,写于1916--1917年。拉赫玛尼诺夫创作《音画练习曲》Op.33时,从创作风格上已经进入了成熟期,音乐创作逐步走向顶峰。另一套《音画练习曲》OP.39,同样具备成熟的创作和动人的音乐效果。   一、音画练习曲的标题性语汇   拉赫玛尼诺夫有着自己特有“标题性”语汇,如“钟声”音响、半音环绕、类似柴科夫斯基的二度音调、以及色彩偏暗的旋律调式、那波里和声进行、四声音阶式曲调等。拉赫玛尼诺夫这些的音乐语汇与肖邦、李斯特等人创立的“音乐会练习曲”或“标题性练习曲”形式相区别,独显出拉赫玛尼诺夫的创造性和个性。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中标志性的“音乐语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曲家的思想内涵,代表着个人的创作特色,固定语汇的频繁使用恰恰很好的体现了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的音乐语言特色。   (一)钟声音响   拉赫玛尼诺夫对宗教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钟声”独特的语言仿佛在模仿东正教每个教堂敲击出来的声响或雄浑响亮,或清脆悦耳,可以是对节日的庆祝,也可以是对死者的哀思。拉赫玛尼诺夫把熟悉“钟声”的音响、色彩和音量用不同的情绪、旋律、速度和思想表达出来,听到这具有民族精神的音乐,仿佛就看见了俄罗斯浪漫曲和民族音乐的创造者一般。作曲家心中对钟声的喜爱在《音画练习曲》中得到了实践,很多练习曲中都有类似“钟声”的旋律。在op.39第二首第97小节开始,右手高声部重复的F音,三小节过后开始渐弱,似模仿钟声的渐远,带些金属色彩,使音乐更加传达出凄凉哀怨的情绪。又如音画练习曲的第九首,从标注leggiero处开始,力度较之前弱了许多,右手连续的前十六后八的断奏和弦,类似清脆的小铃铛声,描写了钟儿铃铛儿纷纷作响的情景。   (二)环绕式音型   例如在Op.39No.2,寓意“海洋和海鸥”的故事,正如作者说的,让每个人在音乐中画出自己心目中图画来。从音乐中没有窥见惊涛骇浪的海涛,没有海鸥与海风的搏击,而是以三连音来暗示微波荡漾的大海,描绘了一幅平和景象。这种标题性的音乐语汇,右手旋律的线条始终以上下四、五度环绕,偶然出现的半音阶进行,像突如其来的凄风骤雨,描写了大海的变幻莫测。音乐不断向前延伸,透出肖邦诗意般的情调,却散发着拉氏显而易见的俄罗斯风格,感伤忧郁。   (三)命运动机和三连音的等节奏语汇   “命运动机”是拉赫玛尼诺夫借用固定音调进行创作的一个手法,而且在《音画练习曲》中运用相当频繁。0p.33的后三首中(NO.3 NO.4 NO.5)都使用了和“命运动机”相似的音型或音调,通过这样的方式,后三首曲子的内在联系密切起来,使得整套曲子的结构更加协调。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中,对于三连音的运用也是极其广泛的。在作品33号第3首中,作者就以旋风般的急速三连音展开进行,由始至终、贯穿整体;在作品39第2首中,作者以三连音为背景来模仿海风吹拂海面微波荡漾的情景;除此之外,在作品3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