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绿肥垄作法增产效应及变化条件分析.docVIP

旱地绿肥垄作法增产效应及变化条件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旱地绿肥垄作法增产效应及变化条件分析

旱地绿肥垄作法增产效应及变化条件分析   摘要 为探索旱地绿肥垄作法的增产效应及变化条件,给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2001~2004年在毕节地区8个县(市)62个基点上开展了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绿肥垄作法全年粮食平均产量达7 854kg/hm2,比传统耕作增粮食3 513kg/hm2,增幅80.93%。绿肥垄作法增产的变化条件:一是粮食平均产量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增高,呈负相关变化趋势;二是粮食平均产量随地形坡度增大而降低,呈明显负相关变化趋势;三是不同土壤之间,单位面积增产粮食呈潮沙泥土>大土泥土>黄沙泥土>黄泥土>灰泡土的变化趋势;四是不同耕作模式之间,单位面积增产粮食呈玉豆―芋肥>玉豆―麦肥>玉豆(豆)―坑冬休闲的变化趋势;五是在一定范围内,绿肥垄作玉米的增产效应,随有机肥(绿肥和圈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呈明显的正相关变化趋势。   关键词 绿肥垄作;增产效应;变化条件;旱地   中图分类号 S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205-03      旱地绿肥垄作法是以土肥为基础,综合开发利用为目的,把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组装配套起来的一种新型耕作法。它是由种用绿肥、配方施肥、横坡聚垄、粮经肥分带间套轮作、良种配套体系、地膜覆盖、少免耕复种和防治病虫鼠草害8项技术配套组成。为探索旱地绿肥垄作法的增产效应及其变化条件,我们于2001~2004年,按照统一实施方案,在全区8个县(市)62个基点2.86万公顷旱地上,开展了旱地绿肥垄作法的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把结果整理总结如下,供参考。      1旱地绿肥垄作法的增产效应      1.1增产效果   据2001~2004年抽样2 733个地片测产验收面积357.23 hm2的结果统计,全年粮食平均复合产量达7 854kg/hm2,比传统耕作法4 341kg/hm2增3 513kg/hm2,增幅80.93%;其中:大季玉米平均产量6 042kg/hm2,比传统耕作3 906kg/hm2增2 136kg/hm2,增幅54.69%(见表1)。   1.2经济效益   按当年市场价计算,平均全年粮食产值10 100.0元/hm2,比传统耕作5 600.0元/hm2,增加4 500.0元/hm2;成本3 096.0元/hm2,比传统耕作2 177.0元/hm2增加919.0元/hm2;纯收入7 036.2元/hm2,比传统耕作3 423.2元hm2增加3 613.0 元/hm2;投入产出比1∶3.3,比传统耕作1∶2.6,增加0.7。平均玉米产值7 797.9元/hm2,比传统耕作5 019.8元/hm2,增加2 778.1元/hm2;成本2 037.9元/hm2,比传统耕作1 851.3元/hm2,增加186.6元/hm2;纯收入5 760.0元/hm2,比传统耕作3 186.8元/hm2,增加2 573.2元/hm2;投入产出比1∶3.8,比传统耕作1∶2.7,增加1.1(见表2)。      2增产的作用机理      据全区8县(市)对玉米试验地的田间观察记载与室内考种结果,增产的作用机理主要有5点。   2.1基本苗足,有效穗多   基本苗和有效穗是玉米产量结构的基础。据8个县(市)试验地调查统计,实行绿肥垄作法比传统耕作法平均实有苗增加5 200株/hm2,缺株率降低9.8%,空秆率降低1.4%,双穗率增加8.6%,有效穗增加1.02万穗/hm2(见表3)。   2.2根系发达,抗倒伏力强   根系是作物吸收利用营养物质,支持地上植株生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毕节市金银山样板连续3年对玉米试验地根系的调查,绿肥垄作法比传统耕作平均根系增加49.3条,根鲜重增加161g,植株倒伏率降低42.6%(见表4)。   2.3 植株生长旺盛,光能利用率高   玉米属C4作物,同化作用强,光呼吸弱,地上植株生长好坏,对光能利用率大小影响很大。据2001年毕节市金银山样板上、中、下等玉米试验地调查结果,在玉米孕穗期,绿肥垄作法比传统耕作平均增加茎粗1.6cm、株高75.6cm、叶片数3.5片、叶长16.3cm、叶宽2.8cm、单株叶面积5 109.9 cm2、光能利用率增加0.12%(见表5)。   2.4穗大粒多,籽粒饱满   作物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构成。据8个县(市)玉米试验地室内考种结果,绿肥垄作法比传统耕作平均增加穗长4.8cm、穗粗0.8cm、穗粒数180粒、穗粒重43.6g、千粒重32.5g、秃尖率降低6.0%(见表6)。   2.5早生快发,提早成熟   作物生育期的长短,对充分利用光、热、水气资源,躲过春秋低温和春夏干旱、病虫等灾害的影响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