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中流行语模因论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标题中流行语模因论研究

新闻标题中流行语模因论研究   提 要:新闻标题使用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用现象,已经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但是现有的研究大都是从修辞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未阐释其形成的原因。本文采用模因论对这一语言现象加以分析,认为流行语是一种具有简易性、时髦性或权威性的强势语言模因,新闻标题使用捆绑策略依附其上,其目的在于和流行语结合成模因复合体以强化自身的感染力,增强吸引力和可接受性,使自身得到复制和传播。本文最后从模因论的角度为新闻标题选择流行语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闻标题; 流行语; 模因; 强势模因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8)01-0079-4??   ??   Catchwords in News Headlines: A Memetic Perspective   Yang Jie   (Gangdong Business Study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320, China)   Most studies concerning catchwords in news headlines are done in terms of rhetoric without touching upon causes of this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e present study delves into the problem by employing memetics which originally deals with cultural evolution and transmission. It regards catchwords as a type of strong memes which succeed in competitions with other similar memes and po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simple, popular, or authoritative. News headlines are bundled with catchwords to form memeplexes so as to make themselves more contagious, increase their attraction and acceptability. As a result,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enter and stay in the human brain and thus get themselves replicated and propagated. The present study also makessuggestions as to how to select catchwords for news headlines.   Key words:news headlines; catchword; meme; strong meme      语言是模因传播的主要载体,同时语言自身也是一种模因。本文从模因论角度分析新闻标题频繁使用流行语的原因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郭熙 1999)流行性是流行语的基本特征,指在某个时期内在社会中被广泛传播,频繁使用,有的流行语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爆发性地扩散到整个社会。例如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选拔赛风靡全国,由此催生的“超级女声”、“PK”、“想唱就唱”、“超女”、“海选”等流行语在短期内就传遍全国,甚至有记者将“PK”用于报道两国的外交关系上,流行文化和流行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新闻标题中使用的流行语来源广泛,有政治口号、俗语、电影或电视剧的片名和台词、流行歌曲名、畅销书名、一些行业的行话等,表现形式有词语、短语、固定格式和语句4种。   (1)词语,如流行词语“粉丝”、“韩流”等。   分众时代,出书要看粉丝脸色?(《北京青年报》)    “韩流”制造 (《中国青年报》)   (2)短语,如“妖魔化”、“零距离”等。   媒体“妖魔化”了医务工作者?(《华商报》)   零距离接触切尔诺贝利 (《人民日报》)   (3)固定格式,此类流行语多为影视剧名和流行歌曲名,如模仿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形成的“拯救大兵……”的标题格式:   拯救“大兵”券商进入倒计时(《证券时报》)   再如模仿迪克牛仔的歌曲《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形成的“有多少……可以重来”的标题格式: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