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禅宗文化世俗化现象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穴市禅宗文化世俗化现象分析

武穴市禅宗文化世俗化现象分析   摘 要:对武穴市的禅宗文化世俗化现象进行考察、分析,从衣食住行、节日、民间信仰、民间文学、工艺技术、文物古迹等方面探讨武穴市禅宗文化世俗化盛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武穴;禅宗文化;世俗化现象   武穴市作为禅宗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禅宗文化。研究历时的武穴市禅宗文化与共时的禅宗世俗化现象,发掘禅宗文化的丰富遗产,对武穴市致力于打造“千年佛国”文化旅游品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探讨武穴市的禅宗文化世俗化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武穴市禅宗文化概况:武穴市的前身为广济县,得名于唐玄宗从“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中提炼的“广济”二字。之所以能得帝王青睐,则源于广济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   武穴地区禅宗文化世俗化现象:   (一)衣食住行   在武穴地区,几乎所有的美食都与禅宗有着一定的关系,传说为禅宗四祖道信发现、创造的食物就多达十几中。有传说与道信父母有关的大法饼、油炸果;又有传说道信为解救乡亲疾病、困苦所做的菜粑、芥粑、、广济酥糖;还有道信发现的“佛”茶、黄地菜、“救命”菇儿鲜;另道信还发明了众多的素食如卷煎、豆泡;等等。此外,众多当地的节日食俗传说也与道信有着联系。例如,元宵节吃元宵传说是道信为安抚百姓所做;中秋吃月饼是道信为慰劳父母所做;等等。直到现在,武穴百姓家中置办宴席所必备的“十大碗”中还有七彩卷煎、八宝蓑衣丸这两道素菜。受禅宗文化影响,当地有的百姓常年吃素,有的则只在初一、十五这两天吃素。   四祖在广济弘扬佛法三十多年,带领僧人信徒在境内修建300多座寺庙,这些寺庙有的在历史中几经修复屹立不倒,有的则毁于战火消逝于历史中地名,但仍然残留下蛛丝马迹引人凭吊,表现在武穴市如今的地名规划上特别明显。如今的大法寺镇、石佛寺镇的命名就是基于古时在此两地分别有大法寺、石佛寺两寺。大法寺为1400多年前禅宗四祖道信首建,石佛寺则建于稍后的唐代。此外,众多的村寨如观音湖村、龙神寨、大佛寨、灵山村、四祖村、观音寨等等都与禅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足见广济“佛国”称号的分量。   (二)世俗节日   武穴地区的百姓每年所过的岁时节日与其他地区并无太大差别,但在岁时节日的民俗中则有着一些明显的禅宗色彩。最明显的就是正月里的接菩萨仪式与三月三的文化庙会。   正月春节期间,武穴各地接菩萨仪式盛行。时间并无统一,各地不同。有的村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有的则是在正月十八,有“正月十八接菩萨”的说法。据史料记载,接菩萨仪式起源于明朝。当时,广济境内的蕲春大旱120天,民众遍求诸法无果,最后唯有将四祖道信的真身抬出求雨。适时,真身所到之处立时降下大雨解了旱情,所谓“水延三尺”。但此举违反了天意,天帝施法使四祖真身起火自焚。百姓见接菩萨的效果显著,但四祖真身被焚,百姓们在之后就用其他木制菩萨来代替四祖真身,接菩萨的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接菩萨不局限时间,有祈福、消灾的需要就接,后来才演变为在正月。   三月三传说是禅宗四组道信的生日,民间每年都会举行庙会以纪念四祖的诞辰。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前去横岗山朝拜四祖,吃一些据说是与四祖有关的食物,如菜粑、芥粑、米菊粑等等。相传,有一年三月三,上山朝拜的人们由于身体奇痒,无法进殿,晚上人们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老僧,一手拿芥菜一手端菜粑,送给他们吃。第二天,人们醒后,奔走相告,都说是四祖梦赐芥粑。从此,在三月三这一天大家就有了吃芥粑这一习俗。另外,三月三这一天,在武穴也有着吃春节的叫法。是人们为了纪念四祖用山里野菜医治好了乡民的疥疮而形成的吃野菜的习俗。现今,每年三月三这天在四祖出生地武穴市梅川镇都会举行隆重的文化庙会。   (三)民间信仰   武穴地区的民间信仰氛围浓厚,既有佛教、道教这样的正统宗教信仰,也有百姓心中朴素的自发性信仰,总体呈现出俗信化趋势。几乎每个村都有村庙、土地庙,庙中并不只是供奉佛教菩萨,还有民众自己信仰的当家菩萨。每逢初一、十五、过年时、亦或有老人去世时都要前去祭拜。另外,在梅川镇,还有送旱船的仪式,是上文所述接菩萨的一种演变。旱船在寺庙供奉7天,期间百姓将自己的希冀、祈求写好放在方面,到第7天将旱船抬出送往山上火化烧掉,寓意愿望升天。这些民间信仰呈现出纷纭杂糅的特点,有着儒释道结合的典型特征。但各种宗教信仰在武穴这一块能够和谐相处下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武穴古时为移民地区,不同移民带来的文化兼容了各种民间信仰,民众具有信仰的纯粹性,见佛就拜,无特别的教派划分(如江边民众既信佛祖又信堰公、龙王);   2、灭佛运动导致佛教信仰只能暂时依托道教信仰生存,其后一直延续下来于是就有了一寺中既供奉释迦牟尼又供奉道教祖师(如横岗山林隐寺);   3、禅宗四祖降低了民众信仰佛教的门槛,影响了民间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