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型戏剧演出团体及其社会作用分析.docVIP

民国新型戏剧演出团体及其社会作用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新型戏剧演出团体及其社会作用分析

民国新型戏剧演出团体及其社会作用分析   [摘要]在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作为戏曲大省的河南戏曲改良活动逐渐展开,“河南新剧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新剧团不仅演出和推广新剧,同样也改良旧戏,因其不同于传统戏班的全新形式,加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在民初河南戏曲改良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启蒙。   [关键词]“河南新剧团”,戏曲改良,社会启蒙   [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0-0033-04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看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重大变迁,文化思想领域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反映到戏曲领域,即掀起了规模超前的戏曲改良运动。这场改革使戏曲观念、戏曲创作的内容、形态及其艺术表现形式,都彰显出新的时代特色,开辟了20世纪中国戏曲发展的新路,完成了戏曲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历史过渡。   河南早期戏剧演出团体多为戏曲班社,没有真正现代组织的演出团体。如朱仙镇公盛班当时则为“坐科时,大铺睡觉,大锅饭,杨管主负责向各商铺号招集资供班之需。三年科满,效劳一载”。由此可见,公盛班学戏方法及规章制度不外乎大铺睡觉大锅吃饭,口传身教,棍杖相见,和一般班社并无二样。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破灭,使河南的封建统治大大削弱,特别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加上五四以后的“新剧运动”,倡导戏曲改良的呼声日高,河南戏剧改良逐渐兴起。“河南新剧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河南新剧团”在成立宗旨、资金来源、组织形式及成员组成等方面皆不同于以往科班的特点,揭示出戏剧改良运动政治启蒙性的实质,通过对“河南新剧团”活动及影响力的分析,以展现民国初年河南乃至中国社会的时代风貌。      一、“河南新剧团”的宗旨      1912年元月,开封东区阅报所司事张四箴等,邀约志士友人,招股筹备,于9月份正式建立一个300余人的大型文艺团体,取名“河南新剧团”,简称“新剧团”,团址始设牲口市,后移草市街。它是河南第一个新剧团,首先提出了对旧戏剧进行改革的主张,对戏剧的形式、内容、布景、道具各个方面进行了一场开拓性的革命。   在“河南新剧团”的创办过程中,开封《自由报》起了较大的宣传作用,1912年9月8日、9日《自由报》连续刊登了《“河南新剧团”缘起及简章》,全文如下:   “缘起专制除,共和现,破坏终,建设始,移风易俗,诚有不可须臾缓之势,虽国基甫定,万端待理,而一般热心之士,已汲汲以开通民智为唯一之要图。近有著书立说,创自白话报,编辑演说团之举,用意固属甚善,然而听者、阅者仍属寥寥,其故为何?缘所接近者,半属识字秀民,未能于中下社会人手,是以任其笔秃唇焦,终难家喻户晓”,“然而风俗习尚相沿已久,故不能用正式教育以启迪是非,由戏曲小说种种乐而多趣、浅而易解者,以感触之”,“敝同人有鉴于此,爰组斯团,无非借个人之旧口舌,启国民之新思想……借戏曲阐发其道德,开通其智识,反其道而正用之,既不虑其阻滞,更不难于普及……世界之人心思想,无论中外,无论贤愚,无论贵贱,无论老幼,无论各界热心志士,其爱乐恶苦之心靡不相同。故读精忠之传不生爱国之心者,必无情之人;观绵山之剧,不生孝亲之心者,必无情之人。我本非怒,见印度被虐之影戏,忽然发指;我本非悲,观租界新式之图画,忽然泪流,有自来矣”。“我中国教忠教孝,皆戏曲之功也,诲淫诲盗,亦戏曲之罪也……由是观之,欲丕变国风,非速为改良戏曲不可。借营经檀板感化,关于社会一切之道德、伦理、风俗、习尚与民国应行改良者,胥为之切实研究,分别删纂,联络同志,现身说法,本嬉笑以成文章,假杯酒而浇颓风,期以上至音乐词歌,下至村讴俚曲说部弹词,以及文人吟咏,蒙瞽演说,均无不革故而鼎新……由一部而推及全国,以冀达其圆满之目的,俾作通俗教育之先导,亦我河南有声有色之举也。”   从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新剧团的宗旨主要是开通民智,“利用创立新剧词曲歌唱的形式,阐发新道德,灌输新知识,开通社会,改良旧俗,以达教育民众之目的”。文中提到白话报、演说团对受众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但当时的条件下,众人所受的教育有限,因此新思想很难得到广泛的传播。这在文中也有很好的说明,“意固属甚善,然而听者、阅者仍属寥寥”,原因就是“半属识字秀民,未能于中下社会人手”,“终难家喻户晓”。但戏曲恰恰“乐而多趣、浅而易解”,具有为各个阶层都能接受的优点。有这样的情况下“爰组斯团……启国民之新思想”。   而为求得政府的支持,剧团发起人今僧氏同王墨轩,亲自面谒孙中山先生,禀报改革戏剧及创立“新剧团”事宜。孙中山先生对此举深为赞许,并亲自赐数字箴言,以示提倡和鼓励。河南《自由报》也为这次戏剧改革摇旗呐喊,高度评价了这一活动。   当时有人总结了新剧团成功创建的十条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