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浅析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摘 要:无论是英语文化还是汉语文化中都存在大量的以动物为喻体的动物习语,动物习语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是动物形象的象征,也与其文化紧密相连。本文通过使用大量的例证阐述英汉两种习语不同的民族文化色彩,并提出了能保留其文化特色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汉动物习语 文化内涵 翻译方法
一、影响英汉语中动物习语比喻意义的主要因素
朱光潜先生曾在其文章中提到:“理解与翻译一篇文学作品最难之处在于它的联想意义”。动物习语的产生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连,由于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化背景的话,就不会有好的翻译作品产生,更不谈不上对语言的认知了。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国;而中国地处大陆,土地是人们生活之所依。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与水的习语,汉语中相关的习语则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如: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Fish or cut bait 要么好好干要么别干;A fish out of water与环境格格不入、感到别扭;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one’s net 抓到篮子里便是菜;No fishing like fishing in the sea 捕鱼要到大海;The old man’s a cold fish这个是个冷冰冰的人。汉语中则有:如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
(二)生产劳动的差异
英汉习语中喻体的选择常常与人们的生产劳动息息相关。英语中常说work like a horse来形容人努力工作;talk horse形容某人吹牛;flog a dead horse表现人浪费精力,做徒劳的工作;eat like a horse 说明某人大吃特吃;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形容本末倒置;dark horse意想不到的获胜者或实力难料的竞争者;white horse海上的白浪,与马毫无关系;horse of another colour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The grey mare is the better horse.牝鸡司晨,妻子当家。这些都是因为在英国人们早期用马耕地,马是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中国人常说“象老黄牛一样干活”,“他有一股牛劲”等。这是因为牛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牛为喻体的习语不胜枚举。如:牛肥马壮、牛头不对马嘴、九牛二虎之力、风马牛不相及、对牛弹琴、多如牛毛、牛不喝水强按头、初生牛犊不怕虎,等等。鲁迅先生曾在其文章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牛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英语国家中,狗通常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生活,live a dog’s life是指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多指既无政治权利又无经济来源者;every dog has his own day(每个狗都有他的好时光),用来形容凡人皆有得意日。The moon does not heed the barking of dogs(月亮不在乎狗吠)指对无稽的责难可置之不理;The dog barks at the moon(犬吠日)是狗想吓唬月亮,但中国人熟悉的“蜀犬吠日”是说狗见到太阳感到怪异而害怕,比喻少见多怪;Dog does not eat dog(狗不吃狗)比喻一个人不应该攻击或伤害同伙,恰恰相反,中国人常用狗来比喻坏人坏事。如形容某人“如走狗”般趋炎附势,“落水狗”,“丧家犬”,“人急造反,狗急跳墙”,“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狼心狗肺”,“狐朋狗友”,“偷鸡摸狗”,“鼠窃狗偷”,“狗血喷头”,“狗尾续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头军师”,“狐死狗烹”,“狐群狗党”,等等。
二、英汉语中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相同的动物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英汉语中同一动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表达不同文化内涵。比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龙凤的概念,两者都是出现在神话传说中的禽兽,龙在英汉语言中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大相径庭。龙在西方神话传说中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拖着长长的尾巴,能够从嘴里吐出火。在《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因此在基督教义中龙总是代表邪恶。当说一个人像“dragon”,并不是一句好话。龙在中国历史中是一个图腾形象。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龙更是作为古代皇帝的象征,至今龙依然是一种象征吉祥如意的动物。
(二)相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