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简补史作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汉简补史作用

浅析汉简补史作用   摘要:简牍作为地下出土的第一手资料,在史料记载的准确性方面,较多的保留了原本形态,是任何一种已有文献所不能比拟的。近代出土的汉简数量很大,主要有西北边塞遗址出土的简牍和汉墓中出土的简牍两大类。由于传统史书的局限性才使得简牍在补充正史中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汉简中的古佚书,不仅直接为研究历史提供新资料,而且还可以校勘传世古籍,可以印证、考订古代文献的真实性,所以出土简牍极大的丰富了正史史料。   关键词:汉简;补史;作用   历史学是一门实证学科,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对于秦汉史的研究,仅利用传世文献是不够的,考古资料、简牍帛书是其不可或缺的史料补充。简牍作为书写材料,流行于唐宋之前,它作为第一手地下出土资料,比历代史家留下的史籍显然更真实、生动、具体的反映了当时历史状况。简牍中保留的一些古代书籍,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化遗产,对于辑佚、校勘、订正古代史籍,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我国简牍的出土,以及对简牍的研究和价值利用,在近代逐步的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出土的汉简数量很大,可分为西北边塞遗址出土的简牍和汉墓中出土的简牍两大类。西北边塞遗址出土的简牍,绝大部分是屯戍文书档案簿册、律令、品约,也有少量的书牍、历谱和医药简。汉墓中出土的简牍主要是遣册、经籍、日书和告地册。西北边塞遗址出土的汉代简牍主要有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和西域汉简等。汉墓中出土的简牍主要有武威汉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汉简、张家山汉简、凤凰山汉简、扬州汉简等。下面就仅以居延汉简和银雀山汉简为例来浅析简牍在补充正史中的价值和作用。   1 居延汉简、银雀山汉简简介   居延汉简,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瑞典人F·贝格曼在额济纳河汉张掖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烽隧遗址中采获汉代简牍约10000枚,年代约自武帝末至东汉中叶,以西汉简为多。1972—1976年,甘肃居延考古队又在第一次发掘地点的附近掘获19000多枚。内容甚丰,大致有诏书、奏记、檄、律令、品约、蝶书、爰书、符传、簿册、书牍、历谱、术数、医药等。   银雀山汉简,1972年出土于山东临沂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1号墓出竹简(包括残简)4900多枚,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晏子》、《六韬》、《守法守令十三篇》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尉缭子》、《晏子》、《六韬》等书,唐宋以来就被疑为伪书,这次发掘,证实它们在西汉前期已经传世,并非后人伪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对于长期以来存在着关于这两部书的一些悬案,因之得以彻底解决。2号墓出土《元光元年历谱》简32枚,以十月为岁首,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历谱。所记的朔晦千支,订正了自宋《资治通鉴目录》以来有关诸书的错误。银雀山汉墓下葬于汉武帝时期,从简文书体属早期隶书看,应是西汉文景至武帝初期写成的。   2 汉简能补充正史的原因   我国古代史料,可谓汗牛充栋。但无论管修史书,还是私人著述都带有各个时代的显著特点,以正史来说,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文化基本上都是被奴隶制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所有的文字史料,出于他们之手,必然带有剥削阶级的偏见,给后代研究那一时期历史带来极大的困难。   其次,在完整的二十四史中,关于社会经济的史料少得可怜,除了各书《食货志》之外,各列传中少有论述,因而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困难。   再次,我国在没有发明印刷术之前,普遍流行的是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完整的书籍依靠各个手工转抄,许多转写错漏、遗误、错简、衍字、脱字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古代一些文人士大夫利用各种本子进行比照校勘,这对于纠正一些文字衍误是有一定作用的。   简牍作为书写材料,流行于唐宋之前,保留了较多古代的史料,这对于丰富和鉴别古代史料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简牍作为地下出土的第一手原始材料,在史料记载的准确性方面,是任何一种已有文献所不能比拟的。因为它是作为私人记述的,并且作为随葬品,并不向外传播,因而可以凭实记述,不受官方干扰和影响,较多的保留了原本形态,可以说地下出土的简牍史料是真实可靠的,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史料,对古代文献进行辑佚、校勘和考订。   3 汉简在补充正史中的作用   正是由于传统史书的局限性和简牍作为第一手史料的准确性,才使得简牍在补充正史中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当然,这里所指的“补充”作用,不仅仅是单纯的狭义的补充说明,还包括对正史的校勘、印证和考订。下面就以银雀山汉简和居延汉简为例来谈谈汉简在补充正史中的作用。   首先,简本中有许多的古佚书,为研究历史提供新资料。如农民起义,史书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述,就极为简略,甚至不载。简牍却有所记载,如:“元康元年十二月辛丑朔壬寅,东部候长长生敢言之,候官官务太守府,所移河南都尉书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