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两个梦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和谐社会两个梦想

构建和谐社会两个梦想   《瓦尔登湖》和《桃花源记》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个文本,却演说着相似的梦想。   《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是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认为,《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乔治?艾略特认为《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在《瓦尔登湖》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这种夸耀其实就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梭罗不满当时的复杂生活,提出“人口膨胀”将导致“生活绝望”;甚至断言原始人的生活在某种情况下比现实快乐而完满。平静的瓦尔登湖接纳了一个心潮澎湃的愤世嫉俗者,一个曾经激进的思想者。清苦的乡野生活使他冷静了下来,再也不用担心那些没完没了的谎言和俗世的烦恼纠缠,梭罗为自己的脱身而洋洋自得。梭罗的行动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重复的文本。瓦尔登湖只属于梭罗,他代表了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对广阔生活的热爱和信仰。而更多的人愿意把《瓦尔登湖》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来读。因为梭罗经过实践发现,他能以28.12元来建立一个家,用0.27元来维持一周的生活。他以一年中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和所有关注内心生活的知识者一样,梭罗把谋生的标准放得很低,勉强维持生计就足够了。他清楚,过分强烈的物质要求会破坏内心生活的安宁,使自己无法老实而自由地生活。在人们卷入庸俗的潮流的时候,梭罗却十分警惕外部世界对心灵的侵袭,只有在大自然中他才觉得自己“完整无损”。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文明中,乡村世界是失败者的退路,是一种自我平衡的审美。因此《瓦尔登湖》在当时便具有了巨大的诱惑力,那几年里,梭罗的仿效者究竟有多少难以计数,他们隐退林中,在瓦尔登湖畔建造茅舍,成为美国风行一时的时尚。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晚年正赶上东晋王朝和刘宋王朝交替的时代,社会动乱,道德沦丧,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他自己也“耕植不足以自给”,所以希望有一种没有统治者的剥削压迫、能够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写了《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无意中发现世外桃源的故事,表现他厌恶现实社会、渴望理想生活的思想。他描绘了桃源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尚,“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一种很美的境界:这里有清澈的溪水,有嫩绿的鲜草,有粉红的桃花,花瓣从树上一片片洒落下来,那么纯净,那么浪漫,真乃人生仙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些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描写,实质是对“尘网”、“樊笼”式的丑恶社会的憎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这些又正是对虚伪狡诈、勾心斗角的残酷现实的无情批判。他在《感士不遇赋》中切齿地揭露道:“自贞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因为这个社会充满伪诈、污秽和黑暗,他感到窒息、愤懑,从而要求出现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把这个人生“绝境”之美描绘得明丽如画。特别是他由桃花源的景美深入到桃源人的优秀品质,到人们的美好生活,将世外桃源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活在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的陶渊明,能反映出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应该充分肯定其进步意义的。恩格斯对18、19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给予很高的评价。列宁在《论托尔斯泰》一文中对空想学说在当时的作用也给予肯定,而比他们早约1400年的陶渊明就能够描绘出这样美好的理想境界,我们难道还不应该充分肯定吗?   《瓦尔登湖》和《桃花源记》虽然构建着和谐社会的梦想,但毕竟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产物。中国传统文人在失意的时候隐居山林,其实是不情愿的。他们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济世之志不了了之,但是,又无人理睬,只好放情山水,聊以寄托,权算是找到一个避难所。为了不掉价,所以,故作洒脱,以掩饰自己的困顿和落魄。性格耿直、为官清廉、不愿意卑躬屈膝攀附权贵的陶渊明,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格格不入,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2年6月,刘裕废晋恭帝,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用毒酒害死晋恭帝,引起陶渊明思想上的波澜,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桃花源记》所刻画的桃花源是作者对黑暗现实(包括东晋王朝和刘宋)的批判,是在丑的面前高举起一面美的镜子。这个美梦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