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贾拓夫在长征中历史作用和影响.docVIP

浅析贾拓夫在长征中历史作用和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贾拓夫在长征中历史作用和影响

浅析贾拓夫在长征中历史作用和影响   摘要:在长征中,贾拓夫是唯一一个走完长征路的陕北籍人士。在民族工作方面,他出色地完成了在瓦布梁子藏族聚居区筹粮的工作;在中共中央选择陕北作为红军落脚点的过程中,他为中央领导提供了陕北地区的详细情况,扮演引路人的重要作用;在中央红军初到陕北之时,他及时地化解了陕北地区的肃反危机。本文拟对贾拓夫在长征时期的历史作用和影响作简要分析,以纪念其在长征中的贡献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关键词:长征;贾拓夫;落脚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成为红军长征中的一员   贾拓夫,陕西省神木县人,早期在陕北地区负责党团工作,后调至西安任职,经历过长征,后来又担任过陕西省委书记、西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等职务,尤其是在民族工作和财经工作上对中国革命有重要的贡献。   贾拓夫在调至西安工作之前,一直在陕北地区开展党团工作。1930年7月,到达西安市,担任了团陕西省委委员、组织部长兼西安市团委书记,先后在西安、汉中等地工作过。1932年后,他担任了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秘书长,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成为省委主要领导之一。1933年7月,由于叛徒的出卖,陕西省委遭到了严重破坏。“在此危急关头,贾拓夫不顾个人安危,通知一些党员迅速转移,并于8月上旬在西安召集党、团活动分子开会。会议决定贾拓夫和刘宗沛(时任团省委书记)去中央汇报。”[1]15同年八月中旬,贾拓夫等人动身去寻找中央。   贾拓夫在北平向中共北方局汇报了情况之后,又经时任北方局负责人高文华谈话并介绍到上海直接向党中央报告,之后赶赴上海,不久,上海中央局派他赴中央苏区工作。1934年1月,贾拓夫到达中央苏区瑞金,随后他就留在中央苏区工作,先在中央局白区工作部工作,后调至中央党校白区班当班主任。1934年10月,贾拓夫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成为了长征中的一员,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亲历了党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二、贾拓夫在长征中的贡献   在中央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之前,贾拓夫曾在陈云领导下从事过一段时间的白区工作。在长征途中,他曾指挥一个连队的小规模作战兵力占领了桐梓县城。遵义会议后,贾拓夫担任了红军总政治部白区工作部部长,这为他在长征中更好地施展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奠定了基础。   (一)长征中的民族工作   1935年7月,当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至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时,面临粮食短缺问题,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毛儿盖、芦花等地设立筹粮委员会筹集粮食,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鉴于芦花地区为藏族聚居区,身为芦花筹粮委员会成员之一的贾拓夫,通过考察和了解,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在汉族中实行的“打富济贫”的方针改为“借富济贫”,“他带领一部分战士到瓦布梁子地区筹粮,发现藏民都逃匿于深山老林,村村十室九空。他和战士夜宿帐篷,昼不入户,尊重藏俗。”[1]16由于贾拓夫等人在筹粮工作中注意讲究策略、尊重藏俗,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60万斤粮食的筹集工作,为中央红军解决了难题。总结他在民族工作中的经验,正是“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的真实体现和运用,如后来贾拓夫在西工委(当时的“西北工作委员会”的简称)工作时,主持编写的《回回民族问题》一书出版说明中所写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回族人民和各兄弟民族一起进行了英勇卓越的斗争,赢得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杨至诚将军在回忆长征中的筹粮工作时说“拓夫真有办法,我们在一些地方筹粮时,人家不理我们,搞不到多少粮。可拓夫一下子就搞到那么多,人家还高高兴兴送了来,你看怪不怪”。[3]25   在藏区的这次筹粮工作中,贾拓夫不但超额完成了任务,也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和支持,为他之后在西北工作委员会成立后负责开展西北五省的少数民族工作和白区工作积累了经验,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方面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二)作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的引路人   走出荒无人烟的草地之后,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四川俄界(今甘肃境内)召开了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即俄界会议),在会上作出了“红军继续北上抗日,以游击战打通国际路线,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造一个新的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为中央红军的下一步行动指明了出路。1935年9月17日,中央红军抵达甘肃南部一个名叫哈达铺的地方,部队在此休整期间,因为在长征途中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受限,因此到达哈达铺之后,毛泽东为了更好地了解外界情况,于1935年9月18日,“召见一纵队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要他们到哈达铺找些‘精神食粮’,只要是近期的报纸杂志都找来。”[4]474与此同时,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也在积极搜寻有关的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