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文学对中学语文教学作用探究
比较文学对中学语文教学作用探究
比较文学是一门起点高,综合性强的学科和课程,它跨越民族、语言、文化和学科的特点,使得这一课程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素质方面,是中文专业其他课程无法企及的。若能将比较文学引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必将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也将为素质教育提供新的视野。
比较文学的多视角地解读文学作品的理念,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把不同国家的作品摆在一起研究,打破了以往教材的“中国单一文化”的瓶颈,不再夜郎自大,突破了以往思维的旧模式。能够为学生形成国际性眼光和视野,以包容的心态面对文化差异,以更宽阔的视角、跨界方式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比较文学对提高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作用
(一)比较文学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文本能力。
运用比较文学的视野能使学生更加透彻、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讲解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著名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时,分析的重点是其中的守财奴老葛朗台,分析这一形象的时候可以把它和其他三个世界级的吝啬鬼形象放在一起比较: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作品《死魂灵》中的阿巴贡,果戈里作品《悭吝人》中的泼留希金,同时也可以引入中国文学作品中著名的吝啬鬼――《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引导学生分析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他们笔下吝啬鬼的共性和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发现“人类”身上共通的跨越时代、民族和国家的人性弱点。类似这样的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文化视野,在不同作品的对比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不仅要“知其然”更想要“知其所以然”,这就为以后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助力,为进一步深造夯实了基础。
比较文学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中,不只是了解其他文化的文学,更是要从和其他文化文学的比较中进一步地了解自己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他者吸收营养,最终的目的是谋求自身的新发展。俗语讲“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想要完善自身,就要想办法看到自身的不足,对于文学而言,其他文化的文学就是旁观者,可以引导学生把其他文化的文学当做照见自身不足的一面镜子。
(二)比较文学对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送给学生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课文《陌上桑》中有直接对罗敷之美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远观可谓惊艳,但是诗中并没有关于罗敷的容貌的描写,罗敷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就出现了最为人乐道的一段描写,原文是这样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描写生动形象,用他人的表现,来衬托罗敷之美,罗敷之美引人遐想。这样的描写美的写作手法,不只是在中国的文学作品出现,《荷马史诗》中当特洛伊城的老朽们,远望城楼说出的那句:“为这个女人打十年仗,值!”海伦的美就再也不用其他的语言来修饰了,一如莱辛后来对这段描写的感叹:“诗人啊,替我们把美所引起的欢欣、喜爱和迷恋描绘出来吧,做到这一点,你就已经把美本身描绘出来了。”另外,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在描写关羽的高超的本领的时候也用了类似的手法,没有正面描写关羽到底有哪些技能,只有一段斩华雄之后曹操手中的酒尚温,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二、比较文学对中学语文课文解读的作用
(一)多角度理性审视文本。
一般我们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三部分的基本内容,分别是宗教、哲学和科学。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体系的不同正是表现在对各自科学、哲学思想和宗教精神的独特认识上。文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必然会涉及到相关的宗教精神和哲学思想,用不同的表?F方式和思维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
《窦娥冤》和《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悲剧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西方很有代表性的悲剧故事,但是在悲剧的结尾方式上,中西方作家的构思则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窦娥含冤赴死之前为了表明自己的冤屈和清白发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绫、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些在现实中绝对不能实现的誓言,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能实现。刘兰芝和焦仲卿为爱殉情,死后灵魂幻化为鸳鸯鸟,比翼双飞,生前不能实现的,死后实现了。由此看中国的悲剧作品的结尾总是光明的,不管现实生活是多么的黑暗,结局总会给人一丝安慰,哪怕明知这安慰是虚幻的。但是西方悲剧作品中的主人公则是因为性格、命运、和社会等诸多因素,最终真正的走向了死亡,没有如肥皂泡般“光明”的尾巴,是彻彻底底的悲剧。
为什么同样是悲剧作品,结局却又不同呢,这就不得不联系其文化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和宗教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