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色
浅论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色
摘 要: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其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大,其中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它们在柳宗元笔下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柳宗元也因而被称为“游记之祖”。这些作品不仅景物描写细腻精工,视角独特,而且柳宗元把山水之美和自己的主观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关键词: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色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但在贞元时期,由于他志在长安,努力施展政治抱负,所以重要作品不多,成就不大。这时期他多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面对政治的黑暗腐败,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但革新运动惨遭失败,柳宗元的的政治生涯也因此沉沦,先后被贬至遥远的永州和柳州,贬职的时间达十几年。长期的贬谪生活,给他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尤其他的散文创作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是柳宗元在散文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结晶,在中国散文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柳宗元的山水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源自于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他不仅描写山水细腻精微,多姿多彩,而且他将浓郁的感情注入到作品之中,来强化作品的抒情特性和艺术魅力。因此,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仅可以领略他眼中的山水风光,还可以体会到作者痛苦悲愤、郁闷不得志的真实情感。
一、写景细腻,多姿多彩
柳宗元对大自然山水有着长期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因而能把握所描写景致的物态,对自然美刻画精微,洞察幽深,用“清莹秀澈,铿鸣金石”般的语言区“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其文笔简练而又生动。
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①,就是一片纯以写景取胜的山水游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游记中先闻水声,再觅小潭,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深邃;又借石之底,鱼之游,目光之影,写出了水之清,可谓精心独具;再用了三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溪流的蜿蜒曲折、溪水的流动态势和水光的明灭闪烁。
然而,在柳宗元的笔下,山水绝不仅一面,他们生动、奇特,而又多姿多彩,富有灵性。“水”有涧水,有潭水,也有溪水,这些水或平布石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石涧记》);或奔流而下,“流沫成轮,然后徐行”(《钴?a潭记》);或因地势、流速的差异,呈现出“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袁家渴记》)的特点。
而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石,有横亘水底之石,有负土而出之石,园林之石,“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而山野之石则“涣若奔云,错若置棋,怒者虎斗,企者鸟厉”(《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形貌态势各有不同。
至于林木山风,更是生气勃勃,气象万千,“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葳蕤,与时推移”(《袁家渴记》)。
总之,无论是郁愤填膺时的憎山恶水,还是一人独游时的感山悟水,柳宗元对山水的描写绝不千篇一律,而是变化多端,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耳边响起流水的声音,眼前浮现怪石的形状,任凭衣角连同树叶、草木随风飘舞,任凭阵阵香气飘入鼻中,只有大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使人暂时忘却烦恼不快,以虚静的心神达到与自然的合一,正是柳宗元在《钴?a潭希小丘记》中所说“清冷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的境界。
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仅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体现了他对自然风光观察体味的深刻细致,而且又有了新的突破,他把自己的身世情感溶化于自然景物之中,在描写中贯注了一股浓烈的寂寥心境,使山水也具有了他的思想性格,从而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宇宙情怀。
在柳宗元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山水游记中,大都呈现的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作者或借景抒情,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著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
如《小石城山记》就是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不平: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