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基本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基本素养
当前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欠缺,如知识面狭窄、语言平淡、缺乏激情和教学方法单一等。本文试从文化底蕴、语言、感情、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来谈谈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文化灿烂古老,博大精深,语文教师作为传承祖国文化的使者,根本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素养和文化气质的人。怎样履行这一神圣职责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自身首先要积淀一定的文化底蕴,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人文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若能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但现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阅读太少,缺乏对文学的悟性与感知力。他们往往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大量参阅对某一课文的讲读赏析文章,然后直接搬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他们不肯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阅读课外的文学作品。由于阅读量、感性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的阈值,所以对文学的悟性与感知力均较差。中学语文教师常讲,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但是,这一桶水的观念,在某些中学语文教师那里,就是看比学生多若干倍的教参或与某一课文直接相关的解读文章,而不肯完整、深入、大量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试想,如果没有对整部《三国演义》的细细品读,怎能深入体会《群英会蒋干中计》“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写作特色?如果没有对整部《红楼梦》的完整解读,怎能总体把握《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个性?如果没有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怎能理解《赤壁赋》中东坡那种旷达超脱情怀是他艺术才情和精神的升华……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国古代教师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曾不知老之将至”的痴迷陶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虚心好学,“朝闻道,夕死可也”的执著渴求,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学语文教师孜孜以求、好学不倦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味迷信“卓荦全凭弱冠争”,认为大学中文系的学习就足以使自己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的话,是很无知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师要用丰富的学识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撞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自由翱翔于文学的蓝天白云之中。在开放的空间里,与中外大师促膝谈心,与古今文化亲密接触,关注人类文明进步,发掘人文精神底蕴,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这种文化底蕴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他们的教学生命。
二、富有诗意的语言
有人用诗意的语言这样形容语文:“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经史子集……”的确,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靠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情感;靠语言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语言成为联系学生、课本、老师三者之间的纽带。如果我们能领悟语言固有特性,有意去锤炼、琢磨,打造语言文采,使之诗意化,那么,它应该成为师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流动的音符。
首先,教师的语言必须富含感情。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平淡造成的。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觉得寡淡如水,很容易恹恹欲睡。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风格设计蕴含不同情感的教学语言。既能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能低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既能展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种宠辱皆忘、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又能表达“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那种舒缓淡淡、让人无法摆脱的哀愁……实践证明,富有情感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人的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印痕,记忆也就能巩固而持久。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也能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其次,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充满美感、散文化。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试想,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教学徐迟的《黄山记》何不引江泽民总书记的《登黄山偶感》:“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使学生在诗意中初步了解黄山美景。教学梁实秋的《雅舍》何不引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让学生感受到即使住处简陋、僻远,但只要品行高洁,何陋之有?教学《六国论》大凡要介绍“三苏”,不妨引出朱德元帅为三苏祠的题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