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饥饿叙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饥饿叙事

浅论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饥饿叙事   摘 要: 饥饿并不仅仅是一种普遍性的生理现象,还是一种富有深刻性的政治文化现象。新时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现实社会的饥饿现象再次回归文学之中,这在反思文学、新写实文学中皆有所体现。根据饥饿的含义及产生原因,饥饿叙事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强调饥饿的生物属性,另一种则强调饥饿的精神属性,这种精神属性可以是一种欲望的言说。从饥饿叙事的主体上来看,饥饿的主体可谓多?N多样:按照性别划分,有男人,也有女人;按照年纪划分,下到小孩,上至老人;按照社会群体分,有农民,也有知识分子。从饥饿叙事建构的视角上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精英视角与平民视角。高晓生的《漏斗户主》、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莫言的《忘不了吃》《吃的耻辱》《吃相凶猛》皆为代表。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中也出现了诸多有关饥饿叙事的经典作品。   关键词: 中国电影 饥饿叙事 原因 表现 建构   食物是一切生物存在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食物的缺失会影响到生物体的不适,即为饥饿。梅洛-庞蒂曾说:“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可见,饥饿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苦难。然而,饥饿并不仅仅是一种普遍性的生理现象,还是一种富有深刻性的政治文化现象。新时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现实社会的饥饿现象再次回归文学之中,这在反思文学、新写实文学中皆有所体现。高晓生的《漏斗户主》、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莫言的《忘不了吃》《吃的耻辱》《吃相凶猛》皆为代表。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中也出现了诸多有关饥饿叙事的经典作品。   一、饥饿叙事的原因   身体是饥饿的第一感知主体,相比于西方人对于人类身体纯粹的科学主义兴趣,中国人对于身体从来都是用文化与政治的角度进行审视的。葛红兵在《身体政治》一书中对“饥饿”“饥饿感”“永恒饥饿”三者作出了一个概念上的区分。饥饿指的是一种身体的匮乏,饥饿感指的是一种对于身体匮乏感的体验,而永恒饥饿则指的是身体在不饥饿状态下对于饥饿的记忆与领受。“从饥饿到饥饿感再到永恒饥饿,是饥饿的去生理化的过程,也是饥饿由单纯生理现象而文化政治化的过程。”①可见,饥饿使得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变得复杂化了,饥饿感的实质来源于文化政治对于人的操控,来源于一种深刻的人类集体性记忆。对人类饥饿及饥饿感的书写,彰显出艺术家对于人的生存与精神联系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人类本质的深度探寻。   饥饿作为一种单纯的生理现象,其成因只能是两种情况:体内缺乏营养或者外界食物供应不足;然而饥饿作为一种超越生理的政治文化现象,它是可以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例如贫困、天灾、战争、政治运动、特定宗教活动以及社会动荡等等。饥饿根源于集体性的饥饿记忆,而这种集体性的饥饿记忆反映出人对于生存最基本的渴求与信念。历史不仅仅是英雄人物展现自我的舞台,更是一个个平凡躯体与生命不断抗争并最终消亡的悲剧性过程。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生存”二字。影片《活着》(张艺谋,1994)中的主人公福贵从一开始的纸醉金迷,到五颗子弹的恐惧,再到儿子夭亡时的悲愤,女儿大出血的无助,其中经历的辛酸苦楚让人痛心。即使这样,福贵与家珍始终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影片结尾他们盼望着馒头可以过上好日子的镜头让每一个观众动容。可见,在饥饿面前,在苦难面前,人是卑小而无助的,唯有顽强地与饥饿抗争,才能赢得一丝生存的气力和一线翻身的希望。这里的“活着”二字,已经不再是一个生物概念,甚至不再是一个文化概念,而是上升到一个关于生存的哲学命题,是回归生命这一原始意象最本初的理性确认。   “权利方法所重视的是每个人控制包括食物在内的商品组合的权力,并把饥饿看作是未被赋予取得一个包含有足够食物消费组合权利的结果。”②可见,饥饿永远都不可能是所有人的饥饿而只能是一部分人的饥饿,是弱者的饥饿。《夹边沟》(王兵,2010)中,绝望的右派们打老鼠、挖尸体充饥,而一旁的管教干部们却在一碗一碗地喋着臊子面;《芙蓉镇》(谢晋,1986)里,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关起门来自己吃香喝辣却对“豆腐西施”百般记恨……饥饿虽然是一种匮乏,但这种匮乏是不平等的。这种匮乏的不平等根源于权力分配的不公正以及集权统治对主体意志的专制性压制。   二、饥饿叙事的表现   根据饥饿的含义及产生原因,饥饿叙事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强调饥饿的生物属性,就是使饥饿场景完全以原初实在的唯物性状态呈现,例如吴天明导演的影片《老井》(1987)中,由于村里无井,干旱异常,竟然上演羊和人争相抢水的荒诞场景;《甲方乙方》(冯小刚,1997)中的刘老板因为追求一种极致的饥饿体验,在穷乡僻壤活生生饿成了一匹“黄鼠狼”……另一种则强调饥饿的精神属性,这种精神属性可以是一种欲望的言说。例如影片《大鸿米店》(黄健中,2003)根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