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明朝海权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明朝海权思想

浅论明朝海权思想   摘 要:儒家思想的内涵是丰富而复杂的,推崇大一统是其基本精神之一,也是其一以贯之的思想主张。明朝仍以儒家文化立国,也以实现大一统为目标。明朝海权思想的核心是大一统思想,而能突出代表明朝海权思想的事例就是从永乐三年开始的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由于时代的局限,明朝海权思想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局限性。   关键词:明朝;大一统; 海权思想;郑和下西洋   1 明朝海权思想的内涵   “海权”(sea power)一词出自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马汉的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以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海权思想无疑比马汉早得多,但现代世界提及“海权”一词,必然会提及马汉,而少有人想到郑和,确实是个缺憾。郑和作为传播明朝海权思想的积极推行者,其历史功绩与作用不应忽视。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而此时马汉的“海权论”大行其道,风靡全球,列强纷纷加强海军建设,极力扩张海权。梁启超注意到了世界的局势,在他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自是新旧两陆、东西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备哉灿烂。……而我泰东大帝国,与彼并时而兴者,有一海上之巨人郑和在。”[1]梁启超之所以极力赞扬郑和,突出他在航海史上的地位,就是为激发国人海权意识,重振国家海权,抵御外敌。要理解明朝海权思想的内涵,首先必须明晰15世纪中国历史的环境和背景。公元十五世纪,人类的活动舞台更多地从大陆移向海洋,在西方掀起了一股航海热,在中国以郑和为代表的海权思想也在西方转型社会和中国历史交叉口上开始形成,它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段的必然。明初,国家统一,经济富庶,军事实力雄厚,这使明朝向海外发展成为可能。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举措客观上适应了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这不仅是对海洋的一种探索,也是渴望将强大的国力展示和运用于海外的表现。   儒家思想极力推崇“大一统”,“大一统”是中国历代皇帝治国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孜孜追求的目标。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历朝历代都竭力创建或维系大一统国家,郑和下西洋行动的背后也包含着这层战略意图。郑和下西洋与明皇朝封建的大一统思想一致,所有行动本质上都是在实践明廷的对外战略。明政府对海外诸国的一系列外交方针,决定了郑和下西洋的性质、目的以及任务,同样,正是整个明王朝致力于“大一统”的目标,决定了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海权思想内涵。   明成祖对海外诸国,通过大力开展和平外交活动,以德服人,以理感召。永乐七年,成祖朱棣第三次派郑和下西洋,行前交待:“敕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人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庶几共享太平之福。”[2]郑和下西洋自始自终实践着朱棣“共享太平之福”的理念,在航海途中,极力维护和建立朝贡关系,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肃清海盗,安邦抚民,这种海权思想的奉行,无非是服务于“大一统”这个终极目标。   郑和作为杰出的航海家,在长达28年的航海生涯中,深知海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维护海权,有利于实践大一统理念;海权失去,大一统的实现必然只是空想。所以当新继位的仁宗高炽下诏:“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如已在福建太仓等出安泊者,俱回南京,将带去货物仍于内府该库交收。”[3]郑和痛心疾首,力谏“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4]郑和已经意识到海洋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认识到海洋与国家富强、国防安全的紧密联系,颇有现代世界海洋战略方针的味道。可惜这次力谏并未改变明王朝逐渐闭关自守的趋势,说明朝廷尽管渴求大一统,但对如何运用海权实现这个目标并未有真正深刻透彻的认识。   2 明初海权思想的表现   在郑和28年航海活动中,围绕其海权思想核心所形成的一系列行为主要体现在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   (一)政治上致力于确立并维护朝贡关系   明朝初年,四海统一,国力强盛,这让永乐帝具备了积极致力于建立以大明王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的条件。这正是明朝海权思想在对外关系方面的突出体现。可以说“郑和远航展示了明朝鼎盛时期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建构一个以明帝国为中心、海外诸国称臣纳贡的朝贡体系的努力与实践”,[5]也是践行自古以来,帝王无不以建立强有力的宗藩隶属关系以显示国家强盛的理念。追求构建“诸侯朝聘”“四夷朝贡”的礼制体系,雄才大略的明成祖也不例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明成祖在即位之初,就放宽了对朝贡者的限制,对礼部大臣作谕示:“太祖高皇帝时,诸藩国遣使来朝,一皆遇之以诚。其以土物来市易者,悉听其便。或有不知避忌而误干宪条,皆宽宥之,以怀远人。今四海一家,正当广示无外,诸国有输诚来贡者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