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俗博物馆功能设置构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民俗博物馆功能设置构想

浅论民俗博物馆功能设置构想   【摘要】民俗博物馆是收集、保存、展示和研究民俗资源的重要场所,它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俗文化知识理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移风易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俗博物馆;功能设置;民俗文化      随着全国民俗文化热潮的到来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民俗学运动打破了多年的沉寂,终于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各地创建民俗博物馆的行动,有如星星之火蓦然呈现了燎原之势,把民俗学运动提到了议事日程。在公办的、私营的各类专业博物馆的纷纷兴建之下,更使民俗博物馆应运而生。诚然,由于各地的经济状况和人才资源等条件不尽相同,某些地区民俗博物馆的建立和开展工作,也必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韶关是广东的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广州、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远远达不到创建文化大省的要求,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现在的韶关博物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设计、规划、选址、征地、动工到竣工,再到最后装修和2001年投入使用,足足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新馆建成以后,诸如展厅设施的完善、展品的征集、人员的配备、资金的筹集及观众的组织发动等等,无不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在目前的条件下,要按时按质地新建一个韶关民俗博物馆谈何容易!如果把现在的韶关博物馆易名为韶关民俗博物馆,或者将一部分展览厅改造为民俗品物陈列厅,那些珍贵的出土文物文史资料重要展品又往哪里摆呢?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得到上上下下的支持和同意。但是,形势迫人,在你追我赶的情况下,谁也不想落后不愿消极被动地“等、靠、要”,以至坐失良机。不过此路不通,还可以另辟蹊径,创造条件,推动民俗博物馆的依期建立和民俗学运动的开展。本人经过一番考察以后,认为韶关博物馆旧址“风采楼”不失为建立韶关民俗博物馆的一方理想之地。如这一想法行得通,则不少地区的博物馆旧址均可利用,不少地区博物馆均先后建立了新馆址。   “风采楼”是明弘治十年(1497年)为纪念韶关籍北宋工部尚书、朝廷谏官余靖而兴建的一座古楼台。余靖是韶关人引为骄傲和自豪的历史文化名人,是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乡贤。风采楼雄踞于韶关市中心区风采路之东段,东濒川流不息的浈江,北依佳木葱茏的笔架山。它是韶关市的标志性建筑。长期以来,“风采楼”一直都是韶关博物馆的馆址,肩负着馆内办公和展览文化遗产的功能。自从韶关市在西河工业西路建了博物馆的新馆之后,“风采楼”一度被人承包为商业宣传和广告,后来成为博物馆的一个文化艺术展场,曾先后举办过张九龄、余靖等的史料和图片展览。由于地处闹市(闹中有静),出入方便、颇受市民的欢迎。特别是经过修建和扩建之后,更比往昔的面貌雄伟和亮丽得多,前来韶关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慕名前往风采楼以求一睹其雄姿及照相留念者,常常络绎不绝,很是热闹。因此,以“风采楼”这一名胜古迹作为民俗博物馆馆址,除了地利人和之外,亦无需花费太多的投资,只要稍加改造,便可投入使用,收到勤俭节约办好事的实效。   民俗博物馆功能设置的构想,也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可以参考外地建立民俗博物馆的宝贵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明确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采取因地制宜、稳步发展的一些做法。根据实际,二厅一室的设置似乎比较合理。      一、设置永久展览厅      1.展示精选的本土民俗实物。包括:生产民俗、生活民俗、游艺民俗、信仰民俗等。生产民俗类有山区、平原、渔村及游动民间工匠群体等民众在原始传统生产中使用的工具、用具等。如犁、耙、辘轴、牛绳、砻、碓、磨石、锄头、铁扎、铲、钊(锹)、蓑衣、笠麻、竹笠、戽斗、水车、风车、畚箕、担竿、竹杠(禾杠)、勾搭、禾镰、秧盆、柴刀、勾镰、枷(打谷用)、米筛、拜箕、摩栏、竹萝(谷箩)、竹参、尿桶、尿杓、菜篮、茶桶(竹筒)、谷围、猪笼、鸡笼、大秤、小秤、磅秤(五十年代使用)、木梯、竹梯、铁锤、凿子、大锯(最大者称“过江龙”,需二人操作)、小锯、开山斧、板斧、墨斗、吊线、曲尺、木尺、水平仪、砖刀、渔网、鱼篓、鱼叉、钩竿、火药铳、野猪夹、鸟枪等,还有行业消失实物淘汰的,如补锅、腌鸡、卖杂货、游动郎中(医生)等的特殊工具。生活民俗类有太师椅、竹椅、木椅、八仙桌、柜子、条凳、圆凳、花轿、雕花床、木箱、滕夹、柜子、梳妆台、枕头、木屐、蚊帐、绣花鞋、夜壶、酒壶、水烟筒、摇篮、坐栏、火窗、门帘(竹织)、青花瓷碗、陶制饭钵、饭甑、水缸、井桶、面盆、面盆架、砧板、锅铲(长柄)、吹火筒、火钳、米斗、米升、米合、男女服饰、围裙、头帕(女)、礼帽(男)、手杖等。信仰民俗及游艺、博戏民俗类有观音菩萨、关帝、土地伯公,和尚念经作法超度亡灵的法器,道士驱邪求雨的道具等,平时存放于祖公厅仓库或族长保管的铜锣、大鼓、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